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问题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琼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领航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问,提问可以使师生之间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初中生是刚刚接触的,每一个学生的接受情况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要想使物理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好的问题设计是很重要的。下面谈一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问题设计的要点。
一、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现在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的讲课,不知道学生们的接受情况,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事倍功半的。比如,关于酒精有挥发性的这个物理知识,传统课堂上,老师就直接会告诉学生酒精具有挥发性,让学生死记硬背住,这样既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教师针对这个酒精具有挥发性这个原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发现这个原理的过程中来,学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花露水擦在身上是不是凉的?学生回答:是的,因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时,教师应该借着学生心里的好奇劲,继续提问学生?使学生发现花露水成分内含有酒精。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酒精怎么会有清凉感,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这个知识。让学生去了解酒精具有挥发性,挥发时需要热量,所以把人体的热量带走,所以使用花露水才会感觉到凉爽这个知识点。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挥发这个词的意思,还记住了酒精具有挥发性这个概念。
对比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酒精挥发这个知识点为例子,得出结论,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及时的反映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益,加强了教学的实效。在初中物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使学生深入的去研究,探索问题,最终解答问题,教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最有效的提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要点
(一)注意设置的问题应具备代表性
每个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或者实验都是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展开研究的。教师教学中设计问题时要利用好这个重点来设计问题,这个问题要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来引出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光的折射。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做一个实验,用筷子夹取水中的红色物体,看到的是没有夹起红色物体,但是筷子变弯了。教师可以就这个实验提问学生一个代表性的问题如:通过光的折射这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你是否想到光的折射有着怎样的规律?学生可能会猜想到折射光线、人射光线会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可能等于人射角,折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等等。教师提出代表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假设猜想其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注意设置的问题学生参与程度
每个学生都是渴望知识的。但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想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采用一步一步加深问题的难度的办法。例如,在复习串联和并联电路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这个问题书本上有,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然后再提问两个的区别;最后提向串联和电联如何计算电压以及电功率。这样一步步加深,可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以前不会的学生重新学习,使会的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到了。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办法,这样全部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帮助老师深人了解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
总之,一节成功的教学,老师和学生是分不开的。老师不但要在课下透彻的研究课本写教案,而且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才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可以及时的纠正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设计问题,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用新颖突出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现在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的讲课,不知道学生们的接受情况,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事倍功半的。比如,关于酒精有挥发性的这个物理知识,传统课堂上,老师就直接会告诉学生酒精具有挥发性,让学生死记硬背住,这样既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教师针对这个酒精具有挥发性这个原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发现这个原理的过程中来,学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花露水擦在身上是不是凉的?学生回答:是的,因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时,教师应该借着学生心里的好奇劲,继续提问学生?使学生发现花露水成分内含有酒精。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酒精怎么会有清凉感,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这个知识。让学生去了解酒精具有挥发性,挥发时需要热量,所以把人体的热量带走,所以使用花露水才会感觉到凉爽这个知识点。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挥发这个词的意思,还记住了酒精具有挥发性这个概念。
对比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酒精挥发这个知识点为例子,得出结论,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及时的反映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益,加强了教学的实效。在初中物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使学生深入的去研究,探索问题,最终解答问题,教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最有效的提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要点
(一)注意设置的问题应具备代表性
每个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或者实验都是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展开研究的。教师教学中设计问题时要利用好这个重点来设计问题,这个问题要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来引出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光的折射。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做一个实验,用筷子夹取水中的红色物体,看到的是没有夹起红色物体,但是筷子变弯了。教师可以就这个实验提问学生一个代表性的问题如:通过光的折射这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你是否想到光的折射有着怎样的规律?学生可能会猜想到折射光线、人射光线会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可能等于人射角,折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等等。教师提出代表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假设猜想其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注意设置的问题学生参与程度
每个学生都是渴望知识的。但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想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采用一步一步加深问题的难度的办法。例如,在复习串联和并联电路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这个问题书本上有,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然后再提问两个的区别;最后提向串联和电联如何计算电压以及电功率。这样一步步加深,可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以前不会的学生重新学习,使会的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到了。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办法,这样全部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帮助老师深人了解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
总之,一节成功的教学,老师和学生是分不开的。老师不但要在课下透彻的研究课本写教案,而且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才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可以及时的纠正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设计问题,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用新颖突出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