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袁 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数学老师责任重大,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了解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科学施教、高效施教、营造高质的教学效率。同时,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掌握先进的施教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切切实实确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与时俱进的老师,想方设法地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掌握先进的施教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新时代的需求,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教学理念要与现实情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老师总想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想让学生在高考时有一个好的成绩,给社会和家长以及学生一个交代。学生也是在老师这种拼命灌输的教学模式中努力学习,在大量的题海中苦读、苦练,目的也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对老师、父母有一个交代,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种教学固然没错,也真正教出了一些学生,可是教学观念的落后,对数学教学认识的不足,或者说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除了有一个好成绩,他们的学习能力、智力发展、空间思维等,都被忽视了。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会开拓性、创新性地进行思考,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下,作为高中数学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了解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问、质疑,充分体现智力教学、能力的教学作用。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本已经经过几次的改革和变动,所以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能沿用以前的方法,要紧扣新课标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核心,制订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需要、知识基础的目标,鼓励学生以教学目标为根据,努力学懂、学透课堂教学内容,保证学习质量,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同时,在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与学生互动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创造力、思维空间的锻炼都要跟着教学目标,集中精力、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益,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反证法”的教学中,我就围绕新课标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含义;其次,了解反证法的步骤;第三,要学会运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第四,一定要了解定理中:“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这些反证法的主要内容,既要明确地制订在目标中,又要均匀地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跟着目标一步步了解、掌握、理解、运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除了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再顶多就是圆锥、三角板、量角器、尺子等一些传统的必不可少的教具。老师在这种条件的局限下,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课堂上除了讲解就是说教,导致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好多信息技术手段走进了课堂教学,运用声、色、图、视频、动态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挑起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教学任务,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刷新了课堂教学效率。新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对有关课题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使用图片、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当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在教学中更有其突出的优势。第一,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使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第二,大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它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使抽象的图形和概念,易于学生理解等。
  四、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路不够明确。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科学引导,使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设定问题,构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感知微课的魅力,加大数学学习的认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针对问题,制订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完成讲解之后,将类似的题目呈现出来。此时,学生就可以根据题目的主要内容,分析x,y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满足y≤x,x+y≤2,y≥-3的时候,探究z=3x+y的最大值。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使用何种方式满足这个几条件。这不仅延伸了学生的自由思维空间,还可以使用图像的方式,将行政区域表示出来。接下来,教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用何种方式可以发现与行域有公共点的纵截距最大直线?在多种问题的延伸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可以将学生日常中的思维模式变得更清晰,还可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生本课堂理念体现出来。
  五、采用培养学生解题规律的教学法
  高中数学课程中导数属于对函数知识进行研究的主要工具和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导数在函数问题解题规律,在课堂中设置单调区间问题、极值问题、最值问题、不等式问题等等,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规律,掌握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提升数学导数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解决函数问题期间,组织学生掌握函数定义域的知识和内容,之后深入研究函数方程知识,明确方程式有无实根,如若其中不存在实根,就要使得其中形成函数定义域中的单调性解题,如若其中存在实根,就必须要结合定义域中的单调性解题。
  总之,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作为数学老师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學习需要,灵活采用有效的方法化解学生难题,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完成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结合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