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反向立意”之习作也有“趣”

【作者】 李 微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学生主观意识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愿意习作,对自己的习作也找不到可以品评的点,因此写作文靠好词好句堆砌起来,靠范文模仿写出来,这样的作文空洞无神,表达冷漠,没有儿童应有的天真和童趣。因此我采取了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趣”,及时点拨,大力表扬,让学生对习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反向立意”的作文也非常出彩,这不也是学生作文当中的“趣味”吗?
  关键词:童趣作文;小学生;反向立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热情,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把自己的日常见闻、体验和想法表达出来。
  一、反向立意的定义
  人人都知道“八仙”中张果老倒骑驴的本事。骑驴子的人多了,可是大家一下就记住了张果老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举动与一般人不一样,常人都是正着骑驴,他倒骑毛驴。这种有悖于常理的举动,反映在逻辑思维上就是逆向思维,反映在我们作文的立意上就是反向立意。这里所说的反向立意是一种与积极立意相对的思维方式。即面对一篇习作要求,我们倾向于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避免从消极方面去写作。比如写落花,我们总是用落花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败,总是带给人伤感。但是也有作者面对落花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赞叹。这种反向立意的手法,就打开了儿童作文的另一番“趣味”。
  反向立意法是一种便于操作的作文立意创新技法。在作文立意中,我们只要能够提出不同于普遍观点和定论的看法即可。比如,同学们可以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人们对名言警句、成语典故都习以为常,已经形成了一种“历来如此”的固定看法。而这些“历来如此”的东西,很多只是揭示了事物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或从事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和反常属性去思考,去立意。
  二、反向立意的操作技法
  需要说明的是,反向立意并不适合所有的作文命题。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反向立意法,什么样的不可以用,这需要作者以理智的分析做正确的判断。具体说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放胆立意。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法,当然会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观点,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攻击,作者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有能力提出坚实的证据。反向立意要力争做到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
  2.严谨立意。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性,有的两面性不明显,所以反面立意时,一定要仔细推敲,避免观点有漏洞。例如中国自古就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点,这是一个寄托人们美好心愿的观点,如果同学们从反向进行立意,论述做善事未必有善报,即便我们能够找出个别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它毕竟不是事情的主流,很可能漏洞较多。
  3.科学立意。反向立意也需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反向立意的主旨不可以违背科学规律。比如保护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我们应当尊重,如果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三、反向立意对于童趣作文的意义
  1.激励学生主动创新
  新课标中提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鼓励学生们去创造有新意的文章,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形式化、模式化,削弱了学生个体地位和创新性,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进行评价时,也是以一种成人化的视角去评阅,并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对孩子们的要求过高,使他们丢失了孩子们应有的童趣,不能使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作文中。反向立意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发挥作文学习的主体作用。反向立意的趣味化作文教学又使教师缓解了紧张的心情,反向立意的趣味化习作教学正符合广大教师的需求走进了课堂。 
  2.开放性评改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学生们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培养了学生们对写作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改作文是检验学生作文成果的重要阶段,恰当的评价既能够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可以提升作文水平。我们在评改作文时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创造机会,展现每一个学生每一篇作文中的亮点。反向立意的作文应该展现在更多学生面前,让写得比较出色的学生分享自己写作时的想法、思路、经验,也让写得不是很优秀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困惑,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帮他改进。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思维的掌控者。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
  3.促进学生养成真诚的习作态度
  真诚是作文的生命。童趣作文要求学生写作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诚实的表达自己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字。学生要真实表达自我,就需要有写作自由。反向立意习作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创作中自由选择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让“我手写我口”的作文传统回归于学生作文,这就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的写作氛围中创作出好作品。
  4.让作文和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有效衔接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实而有趣的事情来写,我们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有趣上面,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作文主题有效对接,儿童写作的范围就会宽广起来,写作内容就会更加丰富。例如写“二十年后的家乡”,一般习作指导都会指向未来的家乡是科技发达的、生活富足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个别学生会认为未来的家乡是环境污染的、人民已经迁移的地方,这就是根据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事件进行的合理习作,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给出了新颖的思维角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5.制造“不平衡”,激起学生的好奇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打破之前低层次的平衡,产生新的冲突,达到新的平衡。荣维东教授也指出:制造强烈的认知或情感冲突,产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或情感上的巨大反差,能使学生思维被深度激活,这是写作的初始动机和言语生长的内核。反向立意突破了学生常有的认知,学生会对这种新奇的思路产生好奇,从而乐于写作。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下第八单元要求写一个奇异的童话故事,有的学生逆向思维受限,有的不能把故事的经过写奇异,教师就要制造“不平衡”,前者为想象一个动物的特征与原来相反,后者为运用巧合或意外把故事写奇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激活习作思维,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新的认知平衡。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习作课上,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儿童的创新思维和作文有效衔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带来鲜活的积累,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写作时能够得心应手,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所感悟,跃跃欲试。让作文从“反向”立意,是一种有益的,值得探索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石祥飞.童心是作文教学的出发和归宿——对当今作文教学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刘永芳.基于趣味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黄健健.童趣作文的实践和探究[J].教学改革,2019.
  [4]彭建.以“冲突”为原点,让思维“飞”起来——习作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