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意义及策略探析
【作者】 吴旭君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积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献阅读的语文核心素养,用学科整合视野培养“完整的儿童”。
关键词:融合视角;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析
“跨学科”这一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备受关注的热门理念,它是指教师以某一学科为主千,将其他学科作为枝干,并将主干和枝干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因此,积极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在小学语文跨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等问题。为此,本文将就基于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具体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阅读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而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国大典》时,可以与美术学科相融合,让学生观看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油画作品,并对该画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史,在此情境下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此外,还可以设置表达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发表学完本篇课文的内心感受。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与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科普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接着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教学,通过“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神话故事设置问题:这些神话故事有无可能性真实存在,除了地球以外有无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体。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宇宙系列的纪录片,让学生借助动态的视频想象宇宙空间的奥秘。
(三)顺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教育部特别强调要在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精选学科内容,以某一学科或某一学习目标为核心,进行多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让学生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进行语文跨学科教学,从根本上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跨学科教学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也顺应了新时代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要求。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发展现状
(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
所谓的语文本位,就是指语文教师只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目的,即只重视推敲词句、体会感情、分析写作方法等,走进了“咬文嚼字”的死胡同,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从而造成语文教学范围狭窄的局面。由于语文跨学科教学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在将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时,很容易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而其他学科的融合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忽视了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在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很有可能设置为:会写“惧、凄、寞、宴”等字;默读梗概,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件: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而忽略了可以通过与英语学科的融合,结合课文节选内容找到英文原著电影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和各自的魅力,还忽略了应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出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人生态度。
(二)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
多元化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就在于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力,推动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实际的语文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因为担忧跨学科渗透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使跨学科融合时往往流于表面,忽略了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一篇科普类文章时,更多地是向学生讲解阅读科普类文章的方法,而不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因为“跨学科”这一教学理念是指教师以某一学科为主干,将其他学科作为枝干,并将主干和枝干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所以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常常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跨学科时,有些学科可能是教师自身不熟悉或不擅长的,这就直接提升了跨学科教学的困难度;另一方面是部分语文教师在面对跨学科教学时存在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进入语文讲解会干扰学生对语文的专注力,也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和教学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时不积极主动探索和学习,使跨学科教学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育理念已经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然紧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将跨学科教育理念融入了语文教学之中。但语文跨学科教学仍然存在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跨学科”课程整合理论、整合多方力量培养学生多元化智能、提高教师个人能力、进行综合性情景化教学,进一步推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蓬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融合视角;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析
“跨学科”这一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备受关注的热门理念,它是指教师以某一学科为主千,将其他学科作为枝干,并将主干和枝干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因此,积极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在小学语文跨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等问题。为此,本文将就基于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具体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阅读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而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国大典》时,可以与美术学科相融合,让学生观看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油画作品,并对该画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史,在此情境下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此外,还可以设置表达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发表学完本篇课文的内心感受。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与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科普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接着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教学,通过“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神话故事设置问题:这些神话故事有无可能性真实存在,除了地球以外有无其他星球存在生命体。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播放宇宙系列的纪录片,让学生借助动态的视频想象宇宙空间的奥秘。
(三)顺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教育部特别强调要在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精选学科内容,以某一学科或某一学习目标为核心,进行多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让学生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进行语文跨学科教学,从根本上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跨学科教学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也顺应了新时代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要求。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发展现状
(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
所谓的语文本位,就是指语文教师只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目的,即只重视推敲词句、体会感情、分析写作方法等,走进了“咬文嚼字”的死胡同,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从而造成语文教学范围狭窄的局面。由于语文跨学科教学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在将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时,很容易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而其他学科的融合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忽视了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在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很有可能设置为:会写“惧、凄、寞、宴”等字;默读梗概,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件: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而忽略了可以通过与英语学科的融合,结合课文节选内容找到英文原著电影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和各自的魅力,还忽略了应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出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人生态度。
(二)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
多元化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就在于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力,推动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实际的语文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因为担忧跨学科渗透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使跨学科融合时往往流于表面,忽略了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一篇科普类文章时,更多地是向学生讲解阅读科普类文章的方法,而不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因为“跨学科”这一教学理念是指教师以某一学科为主干,将其他学科作为枝干,并将主干和枝干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所以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常常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跨学科时,有些学科可能是教师自身不熟悉或不擅长的,这就直接提升了跨学科教学的困难度;另一方面是部分语文教师在面对跨学科教学时存在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进入语文讲解会干扰学生对语文的专注力,也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和教学难度,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时不积极主动探索和学习,使跨学科教学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育理念已经对语文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然紧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将跨学科教育理念融入了语文教学之中。但语文跨学科教学仍然存在着过分强调语文本位、忽略对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培养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跨学科”课程整合理论、整合多方力量培养学生多元化智能、提高教师个人能力、进行综合性情景化教学,进一步推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蓬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