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 云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科学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科中的重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跳跃发展,以及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理念。小学科学对于学生开发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但部分学校对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较为忽视,从而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的能力也不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低
乡镇小学,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科学课程的开设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但总体来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其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语文和数学两科“传统课程”。多年来,许多学校迫于应试教育下语文和数学教学成绩的压力,科学课程被视为“副课”。在“大形勢”下,许多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低,教学中,只是将科学概念进行哲学家一样的说教,不注重课外探究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不能对科学知识准确深入的理解。据笔者调查了解,一些学校为了考试需要,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背诵相关科学概念和知识点,以确保考试顺利过关。
(二)无专职教师
人们常说“小学教师是全职教师”,其实意思就是乡镇小学教师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要承担多种课程。一般数学老师担任科学老师。更有甚者有些学校采取包办教学等教学方式,由一个教师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加之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杂,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专业根本不对口,甚至一些教师为非师范院校毕业,根本与教育不沾边。所以,小城市乡镇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
(三)教学设备不足
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知,需要学生动手来做来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在乡镇小学,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造成科学教育教学设备、仪器的严重不足,很难做到兼顾到每一个同学都动手实践,只能由老师来操作或者个别学生来操作。甚至有时候完全没有实物,只能通过来时的讲解来进行教育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没有明确把科学实验纳入考试科目
在乡镇小学的科学课上,大部分由语文、数学老师担任,由于老师的任务重,学校条件艰苦,再加上考试只对科学知识的检测,所以老师在平时的科学课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注重科学课外探究实验的开展及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认识,加深重视程度
科学课程的开设是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转变思想认识是解决乡镇小学科学课程切实有效开展的第一步。首先,可以为乡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大到校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小到每一位科学任课教师,让他们认识到科学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小学教师的关心。长期缺乏上级关怀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时时问候、适当地奖励等措施都可以增加乡镇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有效促进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次,学校要加大教师的监管力度,对是否充分地开展了科学教学,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将科学课当“搭秤课”、由数学、语文教师“充数”等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整改。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科学教学方式
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教师总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不是“百事通”,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首先,科学教师要率先学习教材知识,先让自己精通课本知识。如果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含糊不清,那怎么又能教学生呢?其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做实验回归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参与到做实验的过程中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动脑等探究活动,最后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教师要善于互相学习和借鉴,从外界吸取先进的养分。学校要常组织科学教师去城里学校观摩学习,兄弟学校之间进行科学教学的听课、评课、竞赛等活动,从而促进乡镇小学科学教学的规范化。
(三)动手制作学具,创造性地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1.整合仪器室器材
注意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的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不能因为怕使用损坏而“束之高阁”,让一些教学仪器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很多学校教学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如雨量器、风向仪、百叶窗等有关天气观测(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的仪器,风向仪仍处在未组装状态,更谈不上使用了。像这些仪器完全可以将它们组装起来,选择一个敞亮的地方组建一个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长期天气观测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仪器的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吗。
2.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的废品。我们可以开一个“废品收购站”,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废品收购员”,让生活中的废品变成我们的“宝贝”。如易拉罐、牙膏盒、矿泉水瓶、废旧喇叭、马达等等,都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实验材料。
3.自制教具学具
近几年,由于教学仪器配备逐渐达标,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也比以前淡化了。新教材的推行造成的暂时教具学具匮乏为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农村和乡镇小学,这是解决探究实验材料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的挑战,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自制教具学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4.设计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实验器材缺乏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教师上好科学课。
总之,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是摆在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乡镇任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共同去努力。
一、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低
乡镇小学,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科学课程的开设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但总体来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其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语文和数学两科“传统课程”。多年来,许多学校迫于应试教育下语文和数学教学成绩的压力,科学课程被视为“副课”。在“大形勢”下,许多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低,教学中,只是将科学概念进行哲学家一样的说教,不注重课外探究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不能对科学知识准确深入的理解。据笔者调查了解,一些学校为了考试需要,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背诵相关科学概念和知识点,以确保考试顺利过关。
(二)无专职教师
人们常说“小学教师是全职教师”,其实意思就是乡镇小学教师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要承担多种课程。一般数学老师担任科学老师。更有甚者有些学校采取包办教学等教学方式,由一个教师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加之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杂,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专业根本不对口,甚至一些教师为非师范院校毕业,根本与教育不沾边。所以,小城市乡镇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
(三)教学设备不足
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知,需要学生动手来做来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在乡镇小学,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造成科学教育教学设备、仪器的严重不足,很难做到兼顾到每一个同学都动手实践,只能由老师来操作或者个别学生来操作。甚至有时候完全没有实物,只能通过来时的讲解来进行教育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没有明确把科学实验纳入考试科目
在乡镇小学的科学课上,大部分由语文、数学老师担任,由于老师的任务重,学校条件艰苦,再加上考试只对科学知识的检测,所以老师在平时的科学课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注重科学课外探究实验的开展及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认识,加深重视程度
科学课程的开设是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转变思想认识是解决乡镇小学科学课程切实有效开展的第一步。首先,可以为乡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大到校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小到每一位科学任课教师,让他们认识到科学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镇小学教师的关心。长期缺乏上级关怀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时时问候、适当地奖励等措施都可以增加乡镇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有效促进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次,学校要加大教师的监管力度,对是否充分地开展了科学教学,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将科学课当“搭秤课”、由数学、语文教师“充数”等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整改。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科学教学方式
教学的过程中,每位教师总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不是“百事通”,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首先,科学教师要率先学习教材知识,先让自己精通课本知识。如果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含糊不清,那怎么又能教学生呢?其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做实验回归课堂。教师要相信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参与到做实验的过程中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动脑等探究活动,最后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教师要善于互相学习和借鉴,从外界吸取先进的养分。学校要常组织科学教师去城里学校观摩学习,兄弟学校之间进行科学教学的听课、评课、竞赛等活动,从而促进乡镇小学科学教学的规范化。
(三)动手制作学具,创造性地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1.整合仪器室器材
注意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的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不能因为怕使用损坏而“束之高阁”,让一些教学仪器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很多学校教学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如雨量器、风向仪、百叶窗等有关天气观测(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的仪器,风向仪仍处在未组装状态,更谈不上使用了。像这些仪器完全可以将它们组装起来,选择一个敞亮的地方组建一个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长期天气观测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仪器的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吗。
2.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的废品。我们可以开一个“废品收购站”,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废品收购员”,让生活中的废品变成我们的“宝贝”。如易拉罐、牙膏盒、矿泉水瓶、废旧喇叭、马达等等,都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实验材料。
3.自制教具学具
近几年,由于教学仪器配备逐渐达标,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也比以前淡化了。新教材的推行造成的暂时教具学具匮乏为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农村和乡镇小学,这是解决探究实验材料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的挑战,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自制教具学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4.设计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实验器材缺乏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教师上好科学课。
总之,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是摆在小学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乡镇任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共同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