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策略
【作者】 陈学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其大主题、大内容、大情境等显著教学特点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开来。本文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界定,对大单元教学的特点、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思考创新,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生活万花筒”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案例,探讨了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运用策略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地,教学方向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了学生为主体,更加关注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多向的自我发展。语文教学更是引入大单元教学理念,系统设计教学主题、内容,情景化编排,推行阅读教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学习内容和文章结构,还要能够将单一的知识点要素梳理成网、将单纯的文字段落转入情境、将以往的背读记诵引向深入、将碎片化的发散思维体系思考,以此培养思维、阅读、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但当前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大多是针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革新,在开展过程中还会遵循以往的教学思路,即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再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设计并未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只是将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革新,并未达到真正的“有血”“有肉”、综合培养的目的。要实现真正的大单元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由情境化步入真实情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只流于文字表面的知识学习,必定是无法真正实现目标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无法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心理层面的参与,无法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景相衔接,自然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单元教学都是围绕學生亲近的、真实的且与社会相关的任务进行,这一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实践与表达的环境,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而他们的语言与生活经验也能得以丰富。
二、教师需要从文本体裁着手,根据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选择
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在强化单元内容关联性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内容时,本单元主要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宝黛初会》这四篇文章,这些文章均是小说体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表演的过程中掌握文章主旨,从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再比如,在学习第七单元内容时,本单元主要包括《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写景抒情类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同时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音乐情境,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三、自主预习加强重难点理解
通过小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开展自主预习与自主思考,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同样也能实现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开展问题引导,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开展自主讨论,并通过自主阅读单元文章,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总结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记录,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也能提升大单元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不难发现该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可爱的生灵”,通过动植物的描写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春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布置自主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预习,并了解本单元的讲述主题,思考本单元各个课文是以什么样的角度描写春天的,并指出各个课文描写春天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此类自主预习任务,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本单元的描述主题,同时对本单元中所包含的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了解。同时,在分析各个文章描写春天的手法与内容时,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叙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学生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后,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大单元的教学效果。
四、升华单元教学主题,强化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单元主题的同时,应该对单元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强化教学的意义。例如,在进行景色描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以“探索校园内的美”为主题,对书本知识进行升华。教师在进行课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诗词,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经典的写作手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再带领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在该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景色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的优美,也通过实践观察了身边的美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综上所述,将小学语文进行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按照板块进行吸收,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应该制定本单元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根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以单元作为依据,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运用策略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地,教学方向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了学生为主体,更加关注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多向的自我发展。语文教学更是引入大单元教学理念,系统设计教学主题、内容,情景化编排,推行阅读教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学习内容和文章结构,还要能够将单一的知识点要素梳理成网、将单纯的文字段落转入情境、将以往的背读记诵引向深入、将碎片化的发散思维体系思考,以此培养思维、阅读、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但当前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大多是针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革新,在开展过程中还会遵循以往的教学思路,即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再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设计并未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只是将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革新,并未达到真正的“有血”“有肉”、综合培养的目的。要实现真正的大单元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由情境化步入真实情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只流于文字表面的知识学习,必定是无法真正实现目标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无法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心理层面的参与,无法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景相衔接,自然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单元教学都是围绕學生亲近的、真实的且与社会相关的任务进行,这一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实践与表达的环境,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而他们的语言与生活经验也能得以丰富。
二、教师需要从文本体裁着手,根据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选择
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在强化单元内容关联性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内容时,本单元主要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宝黛初会》这四篇文章,这些文章均是小说体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表演的过程中掌握文章主旨,从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再比如,在学习第七单元内容时,本单元主要包括《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写景抒情类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同时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音乐情境,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三、自主预习加强重难点理解
通过小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开展自主预习与自主思考,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同样也能实现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开展问题引导,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开展自主讨论,并通过自主阅读单元文章,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总结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问题与困惑进行记录,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也能提升大单元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不难发现该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可爱的生灵”,通过动植物的描写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春天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布置自主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预习,并了解本单元的讲述主题,思考本单元各个课文是以什么样的角度描写春天的,并指出各个课文描写春天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此类自主预习任务,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本单元的描述主题,同时对本单元中所包含的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了解。同时,在分析各个文章描写春天的手法与内容时,学生的总结能力与叙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学生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后,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大单元的教学效果。
四、升华单元教学主题,强化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单元主题的同时,应该对单元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强化教学的意义。例如,在进行景色描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以“探索校园内的美”为主题,对书本知识进行升华。教师在进行课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诗词,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经典的写作手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再带领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在该单元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景色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的优美,也通过实践观察了身边的美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综上所述,将小学语文进行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按照板块进行吸收,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应该制定本单元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根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以单元作为依据,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