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下基于史料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 王小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学校蕨溪初中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史料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合理运用。历史史料是作为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历史则教会学生明是非、知善恶。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历史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求新知。
  关键词:历史史料;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历史不仅是在学生成绩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在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新课改后,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只有文字的书本,而是增添了丰富精彩的历史史料。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历史课堂上,史料的合理运用,能提高教师上课的教学效率。历史史料是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关键,没有史料,就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历史事件。所以,学生学习历史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史料。
  一、掌握获取史料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史料比较丰富,但仅靠课本提供的史料往往不足以满足教学所需,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课本用几段文字和几组图片讲述了香港澳门“谈判签约过渡回归”的历程,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回归的基本情况、意义,并借此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但只凭课本这些文图,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我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史料“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以及上网下载“香港特别行政区划图”“澳门特别行政区划图”,播放“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精彩瞬间”(或视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体会到了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合理选取史料
  史料的选取不是随意的,其要有教育教学价值,并且要真实,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现实。中学历史教材是历史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因此,合理选取史料,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不仅要选取教材中已有的史料,而且还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取恰当的史料进行补充,以便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如果需要教师补充的史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史料时要精选,要结合教材甄别史料的价值,剔除那些不符合教材内容的史料,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用史料“画龙点睛”
  “抛砖引玉”在小品界称为抖包袱。即在某一课的开始引用一段史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例如,在讲到《美国内战》一课时,可以引用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说的一句话“一个小女人,引发了一场大战争”,并提出一连串问题:这个女人是谁?林肯为什么这么说?战争是否真的就是由这位小女人引发的呢?在学生惊讶之余,讲述《汤姆叔叔的小屋》,逐渐将学生们带入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在本课讲解完毕之后,引用美国人对林肯的一句评价“具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人”来突出本课的重点。这就是在一堂课的最后来引用史料,突出本课的核心,来个“画龙点睛”。
  四、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且不可更改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历史、接受历史,并要从中领悟历史经验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当教师讲到清朝末年,清政府由于昏庸无能,被列强逼迫着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时,学生就应该联想到,现如今的祖国虽已足够强大,但是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每一个国人都应为祖国富强而作出努力,让丧权辱国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同样,当学生了解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样的历史故事时,也要学着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及经验,古学今用,这是学习历史最大的价值所在。
  五、通过史料的运用教导学生树立超脱的历史意识 
  在进行历史事件的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个人的一些狭隘看法而阻碍对于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格外重视。在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与讨论的时候,必须具备一种超脱的历史意识,在进行历史事件分析的时候要摆脱一些狭隘的个人想法,在对历史事件作出评价的时候需要注意自身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只有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才能帮助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并公正地看待历史事实。研究历史事件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达到识得庐山真面目的境界。只有进入历史事件中,并通过对其一番细致地探究与分析,最终逐渐从历史事件中走出来,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研究历史事件的目的。历史的事件跨度是十分大的,并且历史具有很大的空间拓展性。这使得历史在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原因的探讨,以及结合当下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情况分析历史事件走向。这是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有效步骤与方法。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的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很多历史事实,保持更加清晰的认识,需要借助史料的方式,来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善于搜集,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