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青果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灯台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指出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在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后使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当今初中英语阅读学习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障碍,初中生面对英语阅读普遍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高,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采取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前提是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侧重于文章的翻译、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完成阅读习题,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发散思维,没有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多数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不足,阅读材料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较少,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课本中的阅读文章给学生的刻板印象是枯燥乏味的,而学生每天对着枯燥的阅读材料很难提起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性强的,有趣的,篇幅不长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需求展开阅读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另外,让初中生涉及难度不大英文的名著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未必要读到原文书那么高难度,比如很多出版社都会将名家名著缩写成比较小本的书籍,这就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二)了解外国文化,增加阅读兴趣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节日活动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并有洞察文化底蕴的能力,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一些语言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另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以动物为比喻的不同含义会产生许多不同联想,如下列几种英译中的有趣例子:talk horse吹牛,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露马脚,the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break a butterfly on a wheel杀鸡用牛刀等,中学生好奇心重,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世界有很强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西方文化可促进学生更加主动阅读。
  (三)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在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接受情况远比在压力紧张的课堂环境中好。要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在学生对老师有抵触甚至厌恶的心理下是很难达到的,更不要说喜欢上英语阅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老师应该尊重并且信任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下学生对阅读的掌握性更强理解得更快,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会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更加有兴趣。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诵读法
  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英语教学说到底,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既能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又能借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初中生来说,课业繁多,一周英语学习的时间平均下来并不多,阅读英语的时间相对而言就更少了,而且除了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和听到的几乎全是汉语,缺乏语言环境,自然就视外语学科如其他学科一样,认为学习阅读是为了考试,平时学了也没有机会说,因此,英语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造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阅读学习过程中理解段落大意、明确语句含义、揣摩语言运用、归纳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感等方面,都离不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在运用诵读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会都能意识到诵读更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仅把诵读当作机械的记忆,那么诵读的意义起码失去了一半,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在诵读文章的时候,就要提醒学生,应该特别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单词,含有语法意义的语言点和使用率高的词组,这些重点在讲课时都应标注在书上,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指点,简单机械、有口无心的朗诵就成了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和复习。如果从初一年开始就能坚持这样每天的诵读,那么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学生仅仅诵读书中课文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能力和求知欲的需求,如果能引入一些课外有趣的小文章,既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又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25页)拓展了知识面。
  (二)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行为。任务型阅读的特点是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在任务型阅读中,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去学习,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不仅能够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帮助、监督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解开疑难,监督课堂的完整性。在完成教师设计的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较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学习的动力,有了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和运用语言知识并锻炼交际能力,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的交际技能。
  任务型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样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自己获取到文章传达的信息,他们是交际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问阅读法
  提问阅读法,就是在学生阅读文章前,先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这样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满好奇心,保持阅读兴趣,也起到了诱导学生的作用,不会使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过分偏离主题,达到有效阅读。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说对错,应给予评价,如果回答正确,要鼓励、称赞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回答不正确要及时指正并防止同样错误再发生,一些阅读文章的答案并不是只有固定的一个,但答案也不可以偏离主旨,扭曲作者的本意,所以当学生的看法与作者不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清楚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最后理解文章本意。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师的共同目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必须认清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有效进行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对阅读产生兴趣,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认识,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完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