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陈 悦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当前教育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从农村儿童的实际出发,从丰富教学手段,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和观点,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让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
  关键词:素质教育;释放生命;灵性飞扬;创造潜能
  让语文走进生活的过程是一种释放生命,展现语文教学魅力的一个过程。那么,如何活化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呢?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故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应该与时代同步。旧的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哂纳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学生和教师的心坎。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语文教学要注重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活实际。
  一、注意把教材内容生活化
  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主宰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教学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一些有趣的问题提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同的课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才能让语文真正的走进生活。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句,章节直奔中心主题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法的多样化,学生就感到新鲜有味,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趣;要运用情感进行语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进行愉快教学,推荐素质教育的长效,有序的开展。
  由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模糊,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模式的落后僵化,教学方法陈旧、枯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师埋头苦灌,学生被动地吸收,这种现象还经常存在。因此,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以语文游艺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当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自觉地学习和掌握了知识。此外,由于单纯的教材内容显得单调、枯燥无味。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或小故事,不仅使知识形象化,通俗易懂,而且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把教材知识游戏化,丰富教材内容。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体验说话在课堂中的作用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若一调到底,平平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语音富于变化的话就容易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充满情感的语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全情投入到情景中,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情感。老师的感染,是激发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一大法宝。抖擞精神,以最佳的状态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等去演绎角色,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的无穷的魅力。
  课堂是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的要素是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去投入到每一节课之中。在具体的教学时应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时而浑厚有力,时而轻柔婉转。在课堂上注入你的情感,真正做到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实现师生的零距离交流。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困难而产生压抑紧张的负面心理反映时,教师一定要面带微笑,进行及时真诚的调控。“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的情感才有可能。
  三、强化感知,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也就是说,学生对事物了解得越多,感知才越丰富,情感才会越深厚。当前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原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广闻博览,力争把全部的激情释放出来传递给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会升起更大的欲望。对学生不管大与小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试想一个老师如果整天上课都板着面孔,一脸冷漠,怎么才能培养出有情感,有灵气,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来呢!在教学中,只有通过以情施教,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和渲染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共同情感的共鸣,实现师与生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不断高涨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会变成一种享受,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识的引导者,从小培养他们愉快学习,热爱探索的习惯。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我们战斗的阵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情感得到升华,才能够超越自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