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张启刚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兹相济,使留守学生早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音和关爱,本论文就留守儿革的现状和思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培养孩子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农民在相对贫瘩十地上劳作的收入,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农村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奔赴大中城打赚钱,这就使得许多家庭中的孩子成了“空巢之鸟”。这些外出务下的农民把子女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俞发凸显,令人担忧。因此,留守儿童也成为备受社会各届广泛关注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上级领导到下级干部,从学校到每一个老师,都在关爱留守儿童。然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物质并不贫困,贫困的是精神。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多是口号多,而行动少。如何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给关爱留守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干是我们的教音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思想教音难的问题,现在我就比内容进行浅析。
  一、建立正确的德育观,注重德育实效性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实效性是相对于“形成”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德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德育的实效性是区别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为的教育,立足于“德”对学生“人”的关注与发展,使学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道德素养,是一动态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性学习,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学生“学以明礼”“学以致用”。
  二、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德育教育中,对话有助干弥补传统德育的缺失,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留守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和别的学生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我们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那么,如何在德育中让留守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1、与教师平等对话,和谐相处。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是很多教师把留守学生等同于问题学生。因此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强化了他们作为问题学生的一面。可以说,这一点给留守学生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留守本身。极易给他们造成“自卑情结”],而这种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要么是因自卑无法战胜自己而导致一事无成,要么是由自卑进而自强干出一番大事业。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从自己碰到的数以千计的印记中选择记忆,能被选择出来的记忆应该说是印象深刻的,在生活中曾起过重要影响的,甚至决定了他的生活风格的形成。”[4]常言道“只有不合理的教育方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因此,我们应严格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与留守学生交流中,要弯下腰板,要平视学生。
  2、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要让留守学生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入手。在快乐的交流和融合中,使品德的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文艺演出、“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等活动:创办一些类似《留守之声》一样的校级刊物,让留守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留守的风采。正如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是写的一样:“就如同现在的留守学生。我不爱表现,所以我的窘迫的自尊,只能粘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张扬出去。”
  三、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学校和老师。如果父母不在身边教育,那么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对于存在心理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留守儿童,学校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这些孩子们参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们建立自信心,让这些留守儿童多与其他同学沟通与联系。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给农村留守儿童们播放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片,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可以播放一些励志的短片,激励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长大孝敬父母、回报祖国和社会。
  四、注重家校合作
  1、可以利用建立微信群等形式,与“留守儿童”家长主动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2、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3、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年中,孩子父母集中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达到与家长通力合作。
  五、教师应以身作则,改变观念
  要求我们老师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做好榜样,不能以老师自居,违反自己对学生们的要求,让自己辛勤的劳动付之一炬。在学生刚入校门不久,我们会对我们的学生提出要求:升、降的时候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不能讲话、随意的走动。学生们开始都可以做到的,而且会做的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学生就开始讲话、调皮了起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才知道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校中,升降国旗的时候,我们老师是可以随意走动的,随意讲话的,也不用立正。学生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就开始跟着老师做,我们平时所讲的那些规矩在学生那里都成了废话,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都要严格自己。又如在我们农村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乏出现许多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总爱迟到的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老师一般都是惩罚他们打扫卫生,以作警告。久而久之,就在学生们的思想里形成了:劳动是老师用来处罚犯错误同学的一種形式,认为劳动是犯了错误的人去做的事,是不光彩的事,大家就都不愿意去劳动了,学生们就越来越懒了。因此,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要以劳动来惩罚学生,我们要以“奖”来替代“罚”,在学习生活中多奖学生,少罚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去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德。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教育,将是多大的一个社会问题!生活的现实,丝毫阳挡不了为生计而奔波,匆匆而去的农民丅的脚步。春节后面对孩子撕心裂肺的离别哭喊,更多的只是脸上天奈的笑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打丁潮湾滚而来,外出打丅者前仆后继,却留给家乡,留给父母隔代教育的难题。由千外出打丅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烈变,破坏了原来,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友好互通的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的教育,农村家庭教育出现直空!虽然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已无法改变。但减少留守儿童隔代教音的不良影响,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社会,学校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