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法探究

【作者】 封兴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大单元作业通常会采用生词抄写、问题训练等模式,这种训练模式下的学生课业负担会比较大,不符合“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的实际需要。本文解析了大单元作业的教学意义,从明确学习目标、搭建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个性三个层面出发为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方法提供了探究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掌握课程知识,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作业模式倾向于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生的作业设计工作应该秉承为学生减负的目标,精简化学生的作业要求,以单元大概念为引领,帮助学生高效、轻负担地掌握课程知识。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特点
  首先,呈现策略性与设计性的特征。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体现一个“大”字,即需要教师立足教学目标、内容与空间,为学生设置能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作业,而这样的作业设计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凸显了作业的策略性与设计性特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带来更新奇的作业体验。
  其次,呈现主题性与整合性的特征。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需要一个明确的点为学生设计作业,而这个点所指的就是大单元的主题,同时大单元的作业必须将“大”字体现出来。这时,所设计的作业内容不再是以往单课时的基础知识,而是结构性知识,是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框架的作业。
  二、抽取单元大概念,导航作业设计
  (一)明确大概念内涵
  人教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人本主题与语言元素的双线组合,强调教师要有系统的思维,教学要以整体为基础。作业要按照单元的总体设计来进行,这是教学的延伸。大概念是整个课程的中心,所以作业的设计要以大概念为导向,大概念是一门学科的中心概念,它是对具体生活现象的总结,是一种可以被反复论证和讨论的观点。徐鹏认为:语言学科大概念是指包含在语言学科中的学科思想、学科原则和思维方式等基本概念。在表现方式上,主要表现为一组有用的理论、主题、假设、有争议性的意见,可以用词语、短语、句子或问题来表达;从内容的本质上讲,可以是学科内的、跨学科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与学习过程有关的。
  (二)提炼单元大概念
  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核心句型和高频词汇,并初步确立学科思想、学科原则和思维方式。同时,结合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从整体上考虑和提炼了通用、可移植的观念,也就是大单元学习,并以此作为作业设计的导航。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等四个课文进行了编排,其中的语言元素是“理解故事的主体,讲故事”,与语文课程标准相比较,可以看出,“复述故事”在小学低中高阶段都有出现,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阅读”部分提出了“可以重述叙事作品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出,“复述故事”是以原文本的主旨为基础的语言活动。在实践中,讲故事的情景可以是在阅读课上向教师作简短报告,也可以在书店里用重复的故事来引诱客户去推销。结合新教材和实践,将大概念归纳为:“复述是一种忠实于原文主要内容、有目的性和客观性的语言行为。”
  三、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运行方式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提升单元作业设计效果,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需要将现代化作业设计理念、框架与思路渗透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身学习效果,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提供支持。下面,对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进行分析。
  (一)立足单元作业,强化学生字词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前提。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中,需要将该单元学生应掌握的生字、词语整合在一起,通过编辑创造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巩固基础,以此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查缺补漏,促使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发展。如将本单元的一些重要的生字词设计成选择题,让学生去解决,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二)以发展思维为目的,夯实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效果,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解决问题方法,在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此实现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的目的。阅读类作业,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是夯实学习基础,强化课本知识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这一单元包含古诗和白话文,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面向班级学生,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任务,丰富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要基于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根据单元教学的重点与写作要求,教师可以在单元作业设计中,为学生布置与写作有关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学会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以此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效果,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解决问题方法,在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此实现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的目的。阅读类作业,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是夯实学习基础,强化课本知识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这一单元包含古诗和白话文,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面向班级学生,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任务,丰富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四、整合单元内容,提高大单元作业设计质量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其中一条线主题为文章内容,如童话故事、语言故事等,另一条线主题为核心素养,如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复述故事、缩写故事、口语交际、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过程中需整合单元内容,确保学生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熟悉单元内容,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为成长的故事,内容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长,寸有缩短》等,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采用列小标题等方式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需在保证连贯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准确讲解重点情节,增加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以提高复述故事的吸引力。另外,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求学生写出每篇文章的读后感,使其树立远大志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努力学习。
  五、联系实际
  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让学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留下的瑰宝。而大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往往都以书面学习为主,企图通过反复地写和练来巩固学生在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然而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教学过程应当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本质。例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篇文章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听父母讲解一下中国的特色建筑物或英雄人物和事迹等,既能够加深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名人名事,潜移默化地将生活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中,全面发挥作业设计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丰富学生完成作业设计的收获,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以单元大概念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情境化、序列化、综合性单元作业设计,力求使作业少而精,精而有趣,趣而有质,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我们的研究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