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徐 兰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组织游戏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英语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喜爱是由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喜欢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他们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发挥聪明的才智,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语言,认识了世界,开发了智力,并且获得了人类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讲故事接龙,在此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学生编出的故事结尾不合乎情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就可以了。因为,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远比知识来得重要。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故事接龙中,同学们有时忘记了是在讲故事,只是让自己的思绪飞扬。所以,在英语活动课中运用故事接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标新立异中创新
学生要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至于结论,并非老师一锤定音,要允许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开始,靠“疑”来推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同时,还要注意正确对待他们的质疑,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不要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强迫他们顺从老师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致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是一些幼稚的、不合事实的质疑,也要认真倾听,并积极加以启发、引导,绝不能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
三、 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蓝色的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四、 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I can ….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
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对教育者本身的挑战,因为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一、组织游戏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英语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喜爱是由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喜欢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他们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发挥聪明的才智,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语言,认识了世界,开发了智力,并且获得了人类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讲故事接龙,在此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学生编出的故事结尾不合乎情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就可以了。因为,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远比知识来得重要。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故事接龙中,同学们有时忘记了是在讲故事,只是让自己的思绪飞扬。所以,在英语活动课中运用故事接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标新立异中创新
学生要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至于结论,并非老师一锤定音,要允许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开始,靠“疑”来推动。“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同时,还要注意正确对待他们的质疑,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不要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强迫他们顺从老师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致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是一些幼稚的、不合事实的质疑,也要认真倾听,并积极加以启发、引导,绝不能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
三、 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蓝色的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四、 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I can ….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
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对教育者本身的挑战,因为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