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

【作者】 李琼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是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问题。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合理整合,能够使教学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深刻感受,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与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知识。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初中化学;整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现代教育装备技术是能对多种媒体所载的各种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形、动画、等能进行处理的智能化系统,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这些技术在教学领域中运用,为师生快速提供更加有效的使用信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不至于因为枯燥的而降低学习兴趣,更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来控制学习。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并能实景模拟,把知识与现实连接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通过口头询问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惧怕什么学科的情况时发现,化学学科排列第二。这个结果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思考,学生惧怕这门学科,又怎么会有兴趣学习它,学好它。学生惧怕化学学科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作为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因素,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获得知识占11%,噢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从上述结果来看,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最多,其次是通过听觉获得知识较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儿童、青少年对电视、电影都有浓厚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兼有电视和幻灯投影的功能,以及高品质画面、声情并茂的传播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它,是主动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人脑等器官的活动;是消除学生惧怕化学,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废气,演示2.现代化城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3.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十分活跃,畅所欲言。课后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量空气污染的资料,有的到学校图书室借了关于空气污染的书籍来阅读,有的还对附近砖厂实地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了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立意新颗的小论文。
  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学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时,氯化氢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H+和Cl-,接着又演示硫酸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H+和SO4-2,请同学们讨论稀硫酸有那些化学性质?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对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类比,认为氯化氢分子和酸分子都能解离出相同的H+,所以稀硫酸应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H2;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有的同学还提出两种溶装中存在不同的离子Cl-和SO4-2,所以两种酸溶液的化学性质存在着差异。有的同学还举手要求上讲台来亲自实验一一验证。学生思谁活跃,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本节散材,又高于本节教材最后通过演示实验验证,通过投影仪演示归纳盐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的思推能力得到升华。
  三、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给知识的分析、对比,归纳带来方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提高效学的效果,使学生保持良好地学习注意力,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互动信,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如在上复习课时,师生活动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调差异的表格,让学生快速熟练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接着讨论CO2和CO两种无色气的方法;除去CO2中CO杂质(或CO中CO2杂质)的方法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四、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通过对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使我认识到整合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自然结合,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用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的能力;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加教学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短时高效等方面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信息交流、发表言论、激情创作,从而促使我更好精编教案,精选素材,有力提高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素养和具体操作能力,也进一步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掌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单一,教学软件的设计尽可能从辅助教学这一角度下考虑,不断提高制作能力,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数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3、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乡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初中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12).
  [2] 李小红。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研究, 2019, (5).
  [3] 王丽华。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7, (10) .
  [4] 刘晓明。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8, (6) .
  [5] 张晓明。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1).
  [6] 张华,李明。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探索[J]. 教育信息化研究,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