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音乐学科对分课堂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作者】 刘 景 纪 爽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号召下,我学校迎来了一次新的课改“对分课堂”,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途径。
  虽然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用“对分课堂”去上课尤其是年轻教师,但是我心里也有很多疑和抵触,我是在四年级上开始接这个班级音乐教学,在接触了半学期之后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基础并不是很好,也有很多后进生,我在想,我讲的时候都不听,怎么能保证在我精讲之后的小组讨论中去认认真真的参与讨论,听小组长的指挥,所以在前期我并没有去用对分课堂去讲授,还是一板一眼按照我心中以前教师的教法去上课,在学校一次又一次的倡导下,说“对分课堂”带来的好处,学生的变化,以及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许多优秀骨干教师的对分公开课,看到在课上老师的精讲,以及在课堂上学生的状态,讨论时的热烈和参与度,让我对“对分课堂”产生了一点信心,我觉得尝试着去做一做,在暑假期间,领导鼓励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这本书,让我对对分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一首歌曲分解为几个乐句,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就节奏、曲谱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每个小组都会挑选出一名或2名组员登台表演,最终通过全体小组的评分,确定出最优秀的小组。通过一学期的评估,我们可以找出本学期最优秀的小组。在竞争中,每个小组都会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并且能够取得成功。小组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还有互相帮助和学习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对分课堂”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把一半的教室空间留给了每个学生,强调他们的重要性,使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实践、交流,从而最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可以通过演讲、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最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工作效率的出台,不仅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操作量,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能力,并获得更大的收获。此外,工作效率的出台,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多地发挥潜能,更利于他们的发展,最终达到更高的学业水平。
  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使“对分课堂”进行授课,我将4个小组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并根据各自的演奏技巧、音乐素养和舞台能力进行了精准的安排,以便将各个小组的优势和劣势有机结合,使得它们能够协同发挥作用。当老师开始讲授音乐的时候,我会首先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然后,老师会指出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感觉,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和总结的方法,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效率。在上课的过程中和课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真的有显著的变化,与往常的上课相比,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思考、自主表达和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的个性、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展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已经成为可能。
  当我走进“对分课堂”的教室时,一位小朋友非常诚挚地向我描述他之前上课时的情况:他从来没敢自主发声,即使被教师点名询问,他内心仍然会默默祷告,“千万别叫我”。即使被教师点名,他回答的话仍然比较胆怯,担心自己的话会被人嘲笑,所以经常会语无伦次。作为一名组长,本次的对分课让大家可以充分展现出各自的学习成就。经过几次的演练,大家的言谈变得毫无畏惧,相信今后的交流将变得更加流畅、精彩。听到了学生这么说让我对“对分课堂”有了更多的信心。
  这是一种即有利于学生,还方便教师的教学模式。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我相信随着学习,自己对“对分课堂”会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把对分课堂的模式理念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相信一定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