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升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何永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今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中职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为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眼参观、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字:基础会计;课堂效率;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求学路上犹如一群失意的“鸟儿”,在中考之后他们成为“惊弓之鸟”,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大部分中职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用眼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简单,基本上就只有教材教案、粉笔黑板,简陋的教学设备,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分散精力,失去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能力,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眼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采用实物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具体进行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帮肋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该动手时就动手。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找找、写写、画画、做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动中感悟,在动中理解,在动中解决,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乐学”,更让学生“动有所获。”
  1.课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给上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课时认真做好随堂笔记,让学生飘浮的心思回归课堂,增强注意力。
  3.练习实践。利用福思特软件功能,让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模拟实践,将每3名学生分成一个组,分别担任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不同的角色,以一个生产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各自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与总账的登记、明细账的登记、对账、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会计的氛围中学习,耳濡目染,深入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和会计各岗位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全面的会计操作技能,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动口“读”和“说”。
  朗读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朗读也有利于增强记忆,夯实基础,牢固掌握知识。《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课程,对于理论部分要安排学生多读,将相关理论和概念读通、读懂、读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表述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真理。
  四、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动脑即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心动,即对《基础会计》这门课感兴趣、惦记着我的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
  1.创设问题情境,激燃思维火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比如:在讲材料购入时,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学生通常不把运杂费记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我则通过设问的办法层层深入来解决这个问题:某水果店主到宜宾购进1000斤苹果,购入时苹果单价2元,另花500元请一辆车从宜宾运回水果店,如果店主以每斤2.50元的价格将这批水果卖出,会有利润吗?有的学生会说有利润,因为进价比售价高;有的学生会说没有利润,因为还支付了500元的运费。通过学生的讨论再加老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采购途中的运费要计入采购成本。这时再提问:苹果在运输过程中是不是都完好无损的呢?若坏了10斤,那我们又要卖多少钱一斤才有利润呢?这样逐渐引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也计入采购成本。由于这个案例贴近生活,加之老师采用层层设问层层深入的办法,激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丰富知识内涵,讲求教学语言艺术。
  《基础会计》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知识内涵,增加所讲授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学习增添情趣,生动活泼的案例、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在途物资”和“原材料”时,学生容易混淆。我会这样说:“在以前呢,女孩子嫁人都要随夫家姓,比如一个女子叫李小丽,嫁给一个姓王的,从进门那天起,她就不叫李小丽了。”学生们会很好奇的问:“那叫什么呢?”我说:“叫王李氏叫啊!嫁鸡随鸡嘛,要跟夫家姓呀。”,学生的精气神很足,课堂气氛很好。我会继续问:“那嫁人后,李小丽和王李氏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学生们都会说:“是呀!”趁此转入正题:“‘在途物资’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不同的两个称呼,购买材料没有验收进入仓库前叫‘在途物资’,进入仓库后叫‘原材料’。由此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