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
【作者】 王学银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学校泥南初中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任何阶段的教育都有其阶段性目标,要实现目标,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以及被管理者的配合。本文根据教育工作实践,论述了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和策略,对初中班主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学校中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内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使各项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着种种不足,从十八大到“两会”,我们从与教育有关的议案数量中就能够看出,我国的教育亟待改革。这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各阶段的教育院校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结合国际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加强教育管理,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改革力度,彰显教育功效。而这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关联。要实现改革目标,就要协调好班级中的各项工作,强化管理工作,彰显艺术效果。
一、班主任要勤于观察
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优秀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二、班主任要讲究工作方法,要有水的智慧
孩子的成长是一天一天进行的,我们做班主任的首先要有等待的心态,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在付出,孩子们就一定会按照我们的设想水到渠成地成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初中生不管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还没有达到发育健全的程度,他们的一切都显得很不稳定,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我们切不可以视之为没有原则,出尔反尔,从而在人品上否定他们,而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地打磨掉那些旁逸斜出不合时宜的东西,若是想要一刀砍掉只会让他们感觉到疼痛从而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不服管教,反而加大管理难度。
三、建立量化管理制度
叶圣陶说曾:“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指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班级管理。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对“迟到”问题,班级就可以通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让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优良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要靠规范化的管理。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
四、宽严相济,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掌握宽严相济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赞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或指责,而应耐心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特别是批评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首先,批评要掌握事实。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让其觉得可以瞒天过海,反复犯错,甚至是变本加厉。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里地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班主任的人格与学识就像水一样,孩子们就如同禾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水,水也不必过分爱护禾苗,只要每天浇灌一点,孩子们必然在潜移默化中长大成人,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艰难复杂。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学校中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内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使各项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着种种不足,从十八大到“两会”,我们从与教育有关的议案数量中就能够看出,我国的教育亟待改革。这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各阶段的教育院校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结合国际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加强教育管理,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改革力度,彰显教育功效。而这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关联。要实现改革目标,就要协调好班级中的各项工作,强化管理工作,彰显艺术效果。
一、班主任要勤于观察
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优秀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他们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二、班主任要讲究工作方法,要有水的智慧
孩子的成长是一天一天进行的,我们做班主任的首先要有等待的心态,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在付出,孩子们就一定会按照我们的设想水到渠成地成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初中生不管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还没有达到发育健全的程度,他们的一切都显得很不稳定,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我们切不可以视之为没有原则,出尔反尔,从而在人品上否定他们,而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地打磨掉那些旁逸斜出不合时宜的东西,若是想要一刀砍掉只会让他们感觉到疼痛从而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不服管教,反而加大管理难度。
三、建立量化管理制度
叶圣陶说曾:“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指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班级管理。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对“迟到”问题,班级就可以通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让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优良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要靠规范化的管理。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
四、宽严相济,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掌握宽严相济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赞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或指责,而应耐心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特别是批评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首先,批评要掌握事实。一切的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让其觉得可以瞒天过海,反复犯错,甚至是变本加厉。只有掌握了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其效果才会更好,学生也会心服口服。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学生更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从心里地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班主任的人格与学识就像水一样,孩子们就如同禾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水,水也不必过分爱护禾苗,只要每天浇灌一点,孩子们必然在潜移默化中长大成人,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艰难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