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融合浅述
【作者】 黄文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选修课程,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很好的起到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小学音乐教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对策,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大大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融入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结合。因此,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这一话题成为了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师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保证小学教育事业能够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情境,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整个小学音乐的教学环境中,任课教师如果在表情上过于严肃,还沿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被动方,自己是教学的主导的话,很容易让小学音乐教师与小学生产生心理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对小学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端正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要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情境,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如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授《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设想自然环境,然后将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种景物形象,诸如小雨点、花、草、鱼等,在音乐的演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真切的体会歌曲中的各种形象,让学生通过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对小学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二、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品质
音乐教材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素材,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品质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如在上歌曲《小胖胖》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仔细听听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听完说一说喜欢怎样的“小胖胖”,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讲礼貌、尊重长辈的“小胖胖”。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那你是不是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大声说“是”,有的孩子红着小脸、低下了头。接着,我跟孩子们分析:“原来的‘小胖胖’是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后来他改正了,变成了一个讲礼貌的孩子,你们还喜欢他吗?”孩子们说:“喜欢!”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因为‘小胖胖’后来改正了。”我赶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看来大家还是喜欢知错能改的孩子!如果你之前是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现在改还来得及,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俗話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本课歌曲中的主人翁“小胖胖”的行为表现及变化,孩子们意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样,我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三、利用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音乐列为六艺之一,认为音乐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并随乐曲进入意境,对调节身心非常有益。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时,听后大部分同学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紧张激烈,体验到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但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要继续挖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可以提问:通过欣赏后认为贝多芬的命运怎样?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交响曲?……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可介绍贝多芬一生是在贫困、耳聋、失恋以及各种打击中度过的,他曾写下遗嘱想到自杀,但他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最终使他战胜了命运。《命运交响曲》就是一首反映人民群众向封建暴政进行英勇搏斗的战歌,也是贝多芬自己一生命运的写照,展现了他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到达幸福的人生哲学思想。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应被击倒,而是应该以坚强的意志与困难搏斗,正如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四、以音乐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行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经过适当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是通过音乐教学磨炼学生的意志。当前,学生中出现了讲吃讲穿、贪图享受的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追求上进的韧劲,性格脆弱、悲观孤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音乐家的优秀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加强学生意志的磨炼。在此方面,笔者认为贝多芬应该是首选,在高年级学生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一课前,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并写在纸上,他们的困难各种各样,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中的、也有情感上的,尔后讲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一生的命运坎坷,在失聪的情况下与命运抗争,决心用音乐感化人类、改变世界,怀着伟大理想创作了此作品。
二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人类有许多丰富的情感,需要充分完美的表达。爱情多么缠绵,友情又多么深厚,亲情又多么的博大,更又无限的喜怒哀乐,这时,仅仅靠语言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幸而有文字可以表达其玄妙,有绘画可以表现其意境,更有流动的文字,有声的绘画——音乐。
三是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现今社会的竞争激烈,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在上音乐课中抛弃固有的、陈旧的、易挫伤孩子演唱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在此,本人主要借助游戏学唱歌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我们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很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却是大胆、自信的一员。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把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改为小组合作模式。1、将全班约四十名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位孩子,大胆泼辣孩子与内向、文静孩子相结合,以便他们取长补短;2、以小组竞赛形式,让每个组分别独立围绕歌曲组织排练,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有新意;3、分别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
使全班每一位孩子都兴趣盎然投入其中,克服了原来人多难以让每位孩子都锻炼的弊端,而且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音乐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对人感情的陶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融入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结合。因此,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这一话题成为了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师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保证小学教育事业能够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情境,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整个小学音乐的教学环境中,任课教师如果在表情上过于严肃,还沿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被动方,自己是教学的主导的话,很容易让小学音乐教师与小学生产生心理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对小学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端正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要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真诚的、喜爱的朋友,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情境,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如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授《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设想自然环境,然后将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种景物形象,诸如小雨点、花、草、鱼等,在音乐的演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真切的体会歌曲中的各种形象,让学生通过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对小学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二、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品质
音乐教材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素材,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品质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如在上歌曲《小胖胖》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仔细听听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听完说一说喜欢怎样的“小胖胖”,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讲礼貌、尊重长辈的“小胖胖”。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那你是不是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大声说“是”,有的孩子红着小脸、低下了头。接着,我跟孩子们分析:“原来的‘小胖胖’是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后来他改正了,变成了一个讲礼貌的孩子,你们还喜欢他吗?”孩子们说:“喜欢!”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因为‘小胖胖’后来改正了。”我赶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看来大家还是喜欢知错能改的孩子!如果你之前是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现在改还来得及,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俗話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本课歌曲中的主人翁“小胖胖”的行为表现及变化,孩子们意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样,我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三、利用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音乐列为六艺之一,认为音乐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并随乐曲进入意境,对调节身心非常有益。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时,听后大部分同学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紧张激烈,体验到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但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要继续挖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可以提问:通过欣赏后认为贝多芬的命运怎样?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交响曲?……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可介绍贝多芬一生是在贫困、耳聋、失恋以及各种打击中度过的,他曾写下遗嘱想到自杀,但他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最终使他战胜了命运。《命运交响曲》就是一首反映人民群众向封建暴政进行英勇搏斗的战歌,也是贝多芬自己一生命运的写照,展现了他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到达幸福的人生哲学思想。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应被击倒,而是应该以坚强的意志与困难搏斗,正如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四、以音乐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行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经过适当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是通过音乐教学磨炼学生的意志。当前,学生中出现了讲吃讲穿、贪图享受的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追求上进的韧劲,性格脆弱、悲观孤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音乐家的优秀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加强学生意志的磨炼。在此方面,笔者认为贝多芬应该是首选,在高年级学生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一课前,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并写在纸上,他们的困难各种各样,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中的、也有情感上的,尔后讲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一生的命运坎坷,在失聪的情况下与命运抗争,决心用音乐感化人类、改变世界,怀着伟大理想创作了此作品。
二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人类有许多丰富的情感,需要充分完美的表达。爱情多么缠绵,友情又多么深厚,亲情又多么的博大,更又无限的喜怒哀乐,这时,仅仅靠语言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幸而有文字可以表达其玄妙,有绘画可以表现其意境,更有流动的文字,有声的绘画——音乐。
三是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现今社会的竞争激烈,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在上音乐课中抛弃固有的、陈旧的、易挫伤孩子演唱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在此,本人主要借助游戏学唱歌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我们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很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却是大胆、自信的一员。所以我利用这一点,把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改为小组合作模式。1、将全班约四十名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位孩子,大胆泼辣孩子与内向、文静孩子相结合,以便他们取长补短;2、以小组竞赛形式,让每个组分别独立围绕歌曲组织排练,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有新意;3、分别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
使全班每一位孩子都兴趣盎然投入其中,克服了原来人多难以让每位孩子都锻炼的弊端,而且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音乐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对人感情的陶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