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刘显凤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使“双减”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也要提高作业质量,让作业的应用发挥最大化。所以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一定要优化作业结构,体现设计者和完成者的个性化,对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设计,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全面发展。文章以下就是初中地理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人要想适应环境,就必须了解环境。通过学习初中地理,学生可以大致掌握世界各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学习人文地理,了解地方生活习俗,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等,这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学科。但是在“双减”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政策,做到减负增效,那就必须要做好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一、双减的相关概述
所谓“双减”,主要是减轻校内的课堂作业负担和校外的培训负担,让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后时间,发展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同时也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此外双减政策也要求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基本需求,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回归学校和回归自我,同时也提高学生家长对国家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二、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布置存有的问题
1.作业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
在初中时期,因为班容量较大,经常需要一个教师,同时面对着几十名学生,教师为了检查作业时方便,经常会给学生留书面形式的作业,这样在第二天检查的时候,教室只需要让学生将做好的作业放在书面上就能够很方便的实行查阅了。但其实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地理不能仅通过书面操作来实行,地理知识是丰富多样的,采取固化的作业形式会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单调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为了做对题目,只要做对题目,获得分数即可,这样的心理会极大的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
2.作业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
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背诵地理常识,做地理习题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是没有任何新意的。有时候在学习完新的地理章节后,即使教师不说,学生大概也能猜出今天所留的作业,有些学生甚至会提前做作业,然后实行答案分享,这极大的违背了教师布置地理作业的初衷。在这样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指定题目让学生去做,极大的无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会让学生认为做作业仅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难以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实行知识的巩固,往往仅仅为了应付了事,以这种态度所做出来的作业是没有任何实效性可言的。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注重常规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的常规作业设计的依据主要参考初中地理教材,利用选择、看图、填空、填图等形式,来设计巩固课堂内的教学知识的作业内容。但是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主要把常规作业当成课后作业布置,同时课堂内的常规作业设计并不完善,所耗时间多,且喜欢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数量较多的常规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的知识,但是过多数量的常规作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帮助学生拔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需要注重常规作业的设计优化,主要从数量、时长和空间方面进行优化。
1.数量优化
常规作业主要以学生巩固、记忆、掌握、理解、深化等目标为主,优化数量,转向质量,做好常规作业的数量与课堂重点难点知识的匹配,不让数量超出教材本身所需要的标准,也不让数量超出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能力。
例如,当教师教授学生《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课堂知识时,尽量以课堂知识内容为常规作业题目,在课堂上直接布置课文内的相关知识,或者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快问快答。类似于阿拉伯与使用的地区有哪些?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些?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相匹配,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2.时间优化
做题的时间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常规作业的目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达成,需要教师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来完成课堂知识巩固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常规作业时,需要考虑常规作业的完成时间、思考时间以及纠正时间,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常规作业的学习。
一般来说,双减政策要求常规作业时间在课堂内以五分钟左右为主,课后以三十分钟左右为主,目的是要达到常规作业的学习标准。对于课堂作业主要以简单明了的常规作业为主,而课后作业主注重难度拔高的常规作业为主,二者存在难度区别。
例如,在教师涉及《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常规作业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简单的世界联合国工作语言有哪些?……。而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可以从小到大,类似于学习英语的原因是什么?教堂做礼拜的宗教是什么?澳大利亚来信的语言文字是什么?……。
(二)注重活动类作业优化设计
活动类型的作业在于“做中学和做中教”,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自学。一般来说,在设计地理活动类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竞赛、观察、实践等活动,但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活动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内容和流程。
第一,针对类似于表演参与性活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依靠学生组合、选定任务、分配任务、查阅资料、整理资料、作业展示等完成的作业流程和内容设计。
第二,针对观察类活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观察。对于这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为课后观察活动作业。例如,教师设计《世界的气候》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正午时分的太阳、光线角度日落时间变化、树木变化、落叶变化等内容,这种作业为期时间长,空间位置变化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作业的规划设计。
根据文章总结分析,作业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处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下衍生的单一化、机械化等作业设计的通病。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实施作业时,要把作业给生活化、层次化和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还能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作业效率,真正的做到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人要想适应环境,就必须了解环境。通过学习初中地理,学生可以大致掌握世界各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学习人文地理,了解地方生活习俗,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等,这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学科。但是在“双减”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政策,做到减负增效,那就必须要做好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一、双减的相关概述
所谓“双减”,主要是减轻校内的课堂作业负担和校外的培训负担,让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后时间,发展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同时也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此外双减政策也要求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基本需求,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回归学校和回归自我,同时也提高学生家长对国家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二、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布置存有的问题
1.作业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
在初中时期,因为班容量较大,经常需要一个教师,同时面对着几十名学生,教师为了检查作业时方便,经常会给学生留书面形式的作业,这样在第二天检查的时候,教室只需要让学生将做好的作业放在书面上就能够很方便的实行查阅了。但其实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地理不能仅通过书面操作来实行,地理知识是丰富多样的,采取固化的作业形式会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单调的作业形式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就是为了做对题目,只要做对题目,获得分数即可,这样的心理会极大的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
2.作业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
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背诵地理常识,做地理习题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是没有任何新意的。有时候在学习完新的地理章节后,即使教师不说,学生大概也能猜出今天所留的作业,有些学生甚至会提前做作业,然后实行答案分享,这极大的违背了教师布置地理作业的初衷。在这样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指定题目让学生去做,极大的无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会让学生认为做作业仅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难以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实行知识的巩固,往往仅仅为了应付了事,以这种态度所做出来的作业是没有任何实效性可言的。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注重常规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的常规作业设计的依据主要参考初中地理教材,利用选择、看图、填空、填图等形式,来设计巩固课堂内的教学知识的作业内容。但是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主要把常规作业当成课后作业布置,同时课堂内的常规作业设计并不完善,所耗时间多,且喜欢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数量较多的常规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的知识,但是过多数量的常规作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帮助学生拔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因此需要注重常规作业的设计优化,主要从数量、时长和空间方面进行优化。
1.数量优化
常规作业主要以学生巩固、记忆、掌握、理解、深化等目标为主,优化数量,转向质量,做好常规作业的数量与课堂重点难点知识的匹配,不让数量超出教材本身所需要的标准,也不让数量超出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能力。
例如,当教师教授学生《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课堂知识时,尽量以课堂知识内容为常规作业题目,在课堂上直接布置课文内的相关知识,或者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快问快答。类似于阿拉伯与使用的地区有哪些?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些?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相匹配,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2.时间优化
做题的时间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常规作业的目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达成,需要教师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来完成课堂知识巩固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常规作业时,需要考虑常规作业的完成时间、思考时间以及纠正时间,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常规作业的学习。
一般来说,双减政策要求常规作业时间在课堂内以五分钟左右为主,课后以三十分钟左右为主,目的是要达到常规作业的学习标准。对于课堂作业主要以简单明了的常规作业为主,而课后作业主注重难度拔高的常规作业为主,二者存在难度区别。
例如,在教师涉及《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常规作业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简单的世界联合国工作语言有哪些?……。而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可以从小到大,类似于学习英语的原因是什么?教堂做礼拜的宗教是什么?澳大利亚来信的语言文字是什么?……。
(二)注重活动类作业优化设计
活动类型的作业在于“做中学和做中教”,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自学。一般来说,在设计地理活动类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竞赛、观察、实践等活动,但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活动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内容和流程。
第一,针对类似于表演参与性活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依靠学生组合、选定任务、分配任务、查阅资料、整理资料、作业展示等完成的作业流程和内容设计。
第二,针对观察类活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观察。对于这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为课后观察活动作业。例如,教师设计《世界的气候》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正午时分的太阳、光线角度日落时间变化、树木变化、落叶变化等内容,这种作业为期时间长,空间位置变化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作业的规划设计。
根据文章总结分析,作业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处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下衍生的单一化、机械化等作业设计的通病。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实施作业时,要把作业给生活化、层次化和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还能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作业效率,真正的做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