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董玉顶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滕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利用旧知到新知的联系、数学故事和典故、生活实例和实践任务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该文还强调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是指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利用旧知到新知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当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通过类比、推理等方式将旧知识延伸到新知识中,提出问题情境。例如,在教授平行线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然后提出一个有关平行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巩固旧知识,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是数学教学中非常珍贵的资源,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这些故事和典故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勾股定理。在这个故事中,毕达哥拉斯因为对几何学和哲学的热爱,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原理,并且用它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兔子,但是我们知道它们总共有多少只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鸡和兔子的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实例是教学中常用的资源,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比例问题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打折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利用生活实例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建筑物高度和角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理解平面几何的概念和原理。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平面几何的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布置实践任务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布置实践任务,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并通过计算得出结果。通过这个实践任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面积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如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数学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志鹏.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4):9-11.
  [2]刘丽华.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8,(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