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兴趣教学

【作者】 许明月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对一个事物热情追求的心态,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在这方面取得好的成就。一旦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产生了兴趣,他的动力就会十足,同时也必然会取得好的成就。对于初中语文而言。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同时把语文学习当成一件有兴趣的事物来完成,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方法。兴趣教学模式是适用于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那么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够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的。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语文;学生
  语文素养是初中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学好语文将会对初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研究如何改变初中语文传统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大量的心理调查与研究表明:兴趣与需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某种需要,兴趣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时,才会对自己的需要产生某种强烈欲望。并对其产生强烈关注。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渴望得到知识,发现知识的重要性时,学生才能真正乐在其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尽可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争强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因势设计一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想象力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思维,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以须示活多样,随时创新,才会让学生不至干宙美疲劳,,语文教师小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上那几十篇文章,如果自己不努力创新,必然会千篇一律,年年搬抄,老师上课上得死,学生更没有学习热情。变讲课为导课。语文老师上课如果一味的讲解,势必落入灌输的窠臼。教师一定要有导演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开导学生自己演出,老师只作纠正和点评。变分解为宙美。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分析变成了肢解课文,把一整篇文章分割得四分五裂,让学生又在认识句段篇,又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样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与其这样,不如从整体上让学生宙美,其余的基础训练,一篇文章一个重点,不必篇篇文章一个套路。变应试为运用。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凡事围绕考试转,必然会物极必反。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运用。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切实提高写作阅读能力,也才能在考试中获高分。
  三、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课程知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为了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应该将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文之间,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该篇文章的背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该篇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作者的写作思想和写作意图。教师在讲完故事,在进行教学,能够能快的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以情动情,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例如: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为故事导入作家作品。讲述苏词雄浑开阔,奔放旷达,属于铜琵铁板高唱入云的豪放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地朗诵,深刻生动地展示词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置身于那面对万里长江奔腾与千秋历史推迁,诗人无限深沉感慨的千年前的大江边。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朗诵等环节,如果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感情的心弦,使他们领会《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壮丽的山河颂,豪迈的英雄赞,深沉的旷士吟。最终,学生就会被调动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与学生的感情间架起一座桥梁。一个好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控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通道接受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他们想标新立异,因此,在初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