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策略
【作者】 王晓玲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高新区茶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欣赏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美术欣赏,引领小学生和我们一起感受美、享受美,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完成素质教育对小学美术提出的要求,真正实现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可见,推行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怎样做呢?笔者根据自身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行美术欣赏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欣赏能力
理性分析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外在美,随后再对作品的形式、颜色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分析,从而让学生们对艺术形象的构成以及思想内涵有初步的理解。要知道,对作品的分析,离不开构图、造型、色彩这几个方面。同时还应该围绕作品的功效、物质技术以及美的法则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的态度不能够过于生硬,要学会宽容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一般而言,在细致的比较过后,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就会有新的看法,就会给予新的评价。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来源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对学生们的观念进行更正,不能让他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理性的分析,促进美术的稳步发展。
二、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品作为参考
许多大师名家的绘画之路都是从模仿先人的优秀画作开始的,通过模仿先人的画作,学习其中的绘图构思、绘画技巧、色彩比照,并由此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学习这一点,通过帮助学生们欣赏优秀名画佳作,提高学生们的欣赏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们欣赏的绘画作品,不应仅仅只是大师们的名作,还应包括学生间产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和学生的作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而做出的选择。首先,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可以让学生们知道,真正的优秀的画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绘画的正确目标。其次,让学生们互相鉴赏作品,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美术课上的态度更加认真。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欣赏
现场赏评课重点就在现场两字上,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拥抱大自然。现场的实际欣赏对学生们的心灵更有震撼。课堂教学范围有效,会受到地域限制,这就有可能让学生感到疲倦。这时教师就可以多提供一些美术作品供学生们欣赏,即便是学生们不能给予过多的评价,同样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对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对不同小组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并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评价。美术有很广的领域,并且涉及到很多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们有更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举办适合学生们年龄以及性格的专题教学。
四、从心理层面分析欣赏特征
强烈的色彩冲击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花朵、碧绿的树叶、黄色的果实,这些色彩鲜艳的颜色让学生们为之兴奋,更容易接受。如果让学生们在黑白的图片和艳丽的图片之间做出选择,顾名思义,对艳丽的图片会有更加强烈的反应。学生们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总是不能非常全面。不是注意细节忽略整体,就是注意整体忽略细节,都只是凭借第一印象欣赏作品。有很强的无意识性,大多都是随情绪变化而变化。他们对作品的兴奋性都只是短暂的,在心灵上很容易得到满足,不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增长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画面并对作品进行评判。对于那些可以反应学生们心理,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让他们轻易接受,并且作为自己实践的依据。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感受,要在视觉以及听觉记忆上下功夫。教师要对一些重要作品加深讲解,运用音乐的教学会更加成功。
五、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要注重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发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发学生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音乐、图片的展示,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丰富、深化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从而自主的进行新知的探究。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小学美术教师难以整体把握小学生的一个行为模式及思路;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不如初、高中学生,他们更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但是美术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是十分强的课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因时因地而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灿.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书画欣賞[J]书画世界,2018(11):89.
[2]贾建枚.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J]才智,2020(09):20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欣赏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美术欣赏,引领小学生和我们一起感受美、享受美,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完成素质教育对小学美术提出的要求,真正实现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可见,推行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怎样做呢?笔者根据自身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行美术欣赏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欣赏能力
理性分析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外在美,随后再对作品的形式、颜色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分析,从而让学生们对艺术形象的构成以及思想内涵有初步的理解。要知道,对作品的分析,离不开构图、造型、色彩这几个方面。同时还应该围绕作品的功效、物质技术以及美的法则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的态度不能够过于生硬,要学会宽容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一般而言,在细致的比较过后,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就会有新的看法,就会给予新的评价。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来源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对学生们的观念进行更正,不能让他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理性的分析,促进美术的稳步发展。
二、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品作为参考
许多大师名家的绘画之路都是从模仿先人的优秀画作开始的,通过模仿先人的画作,学习其中的绘图构思、绘画技巧、色彩比照,并由此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学习这一点,通过帮助学生们欣赏优秀名画佳作,提高学生们的欣赏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们欣赏的绘画作品,不应仅仅只是大师们的名作,还应包括学生间产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和学生的作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而做出的选择。首先,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可以让学生们知道,真正的优秀的画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绘画的正确目标。其次,让学生们互相鉴赏作品,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美术课上的态度更加认真。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欣赏
现场赏评课重点就在现场两字上,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拥抱大自然。现场的实际欣赏对学生们的心灵更有震撼。课堂教学范围有效,会受到地域限制,这就有可能让学生感到疲倦。这时教师就可以多提供一些美术作品供学生们欣赏,即便是学生们不能给予过多的评价,同样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对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对不同小组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并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评价。美术有很广的领域,并且涉及到很多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们有更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举办适合学生们年龄以及性格的专题教学。
四、从心理层面分析欣赏特征
强烈的色彩冲击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花朵、碧绿的树叶、黄色的果实,这些色彩鲜艳的颜色让学生们为之兴奋,更容易接受。如果让学生们在黑白的图片和艳丽的图片之间做出选择,顾名思义,对艳丽的图片会有更加强烈的反应。学生们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总是不能非常全面。不是注意细节忽略整体,就是注意整体忽略细节,都只是凭借第一印象欣赏作品。有很强的无意识性,大多都是随情绪变化而变化。他们对作品的兴奋性都只是短暂的,在心灵上很容易得到满足,不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增长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画面并对作品进行评判。对于那些可以反应学生们心理,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让他们轻易接受,并且作为自己实践的依据。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感受,要在视觉以及听觉记忆上下功夫。教师要对一些重要作品加深讲解,运用音乐的教学会更加成功。
五、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要注重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发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发学生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音乐、图片的展示,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丰富、深化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从而自主的进行新知的探究。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小学美术教师难以整体把握小学生的一个行为模式及思路;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不如初、高中学生,他们更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但是美术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都是十分强的课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因时因地而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灿.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书画欣賞[J]书画世界,2018(11):89.
[2]贾建枚.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J]才智,202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