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徐思月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可是,一提到写作,很多学生就皱起眉头,甚至不少人写作都是为了凑字数。这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吗?其实不然。我们都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生活中学生很多时候都是滔滔不绝,由此可见,他们有很多话要说,很多话可说。可是为什么一提到写作,他们的话就没了呢?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小窍门,没有学会将“口中语言”转化成“笔下文字”而已,甚至长期的没掌握窍门,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提写色变”。
那么,如何让学生将“丰富的口头语文”转化成“丰富的笔下文字”呢?我们通过实践,有以下的建议:
一、积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
(一)多激励,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对习作有丰富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习作的强烈欲望。就学生学习习作来说;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我们可以提供各种经典文章集体赏析,感受它的精妙。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身边的个别学生取得一些成绩,用他们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觉得:成功离自己是那么的近。平时对学生的习作以激励为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如哪句话写得精妙,甚至哪个词用的好,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入习作的殿堂。
(二)多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告诉我们:书要多读,要反复读。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我们老师要注意的是,要上好习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并且在不断地赏析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阅读积累到一定的量,准备好“巧妇的米”,厚积薄发,教者的点拨也就简单易行了。
在培养低年级的阅读习惯时,我每天中午都安排学生全班读文:有时候安排班干读我指定的内容,有时候安排学生轮流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向大家推荐,有时候让学生读学生的“佳作”。时间一长,学生都养成了固定的习惯:课外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上记号,在脑海里记忆,准备绘声绘色地与大家交流。
二、表达,是提高习作能力的训练途径
将口头语言转化成笔下语文,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不限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各种途径习作训练
习作的课堂,不应只在教室这个地方。习作,不限时间、空间,可以在教室里,更可以在室外进行。我经常见到一些三年级的老师,他们在教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或田野时,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边回忆边诉说。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记忆能力都是那么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会观察的。记得我以前教三年级作文写我们的校园,我就将学生按小组在一起,专门在课上带孩子们在校园里“转悠”。这个时候,所有学生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涨。我边带着孩子“闲逛”,边让孩子们看看身边的树(离得远远地什么样,走近了再看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细看到一片叶子)、花等,闭上眼睛闻一闻、想一想。再继续往前走,边走边看边说:看到什么了,你心情怎么样?最后回到教室,我只教给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写出自己一路所看所听所想就可以了,学生写得非常成功。
其实,学生习作的地点非常的灵活,习作教学的时间也不应该固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上课,突然一直麻雀冲进了教室,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可爱的小东西给吸引了。小东西有些惊慌,东碰西撞的,连“乖巧”的学生都偷偷地注视它。我干脆不上课,“嘘”了声,与大家一起观察可爱的小麻雀的表现。过了几分钟,小东西老飞不出去,我们就打开所有的窗户,悄悄地等小东西飞走。等小麻雀飞走了,我问孩子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立刻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有说小麻雀的声音,有说小麻雀的样子,有说小麻雀的动作,孩子们兴致盎然。
当然,我们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敢说心里话。
(二)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方法
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范文库。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们的课本体裁全面:说明文、游记、记叙文、诗歌……课本提供的题材也是非常的丰富,而且各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应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我们的教材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基本上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强调选材,或强调立意,或着重景物描写,或着重记事抒情……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习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将课文当做教学生写作的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反复给学生提供触发情感、锻炼技能和激活思维的契机,增强学生顿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
不断积累,不断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乐于习作,精于表达,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可是,一提到写作,很多学生就皱起眉头,甚至不少人写作都是为了凑字数。这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吗?其实不然。我们都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生活中学生很多时候都是滔滔不绝,由此可见,他们有很多话要说,很多话可说。可是为什么一提到写作,他们的话就没了呢?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小窍门,没有学会将“口中语言”转化成“笔下文字”而已,甚至长期的没掌握窍门,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提写色变”。
那么,如何让学生将“丰富的口头语文”转化成“丰富的笔下文字”呢?我们通过实践,有以下的建议:
一、积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
(一)多激励,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对习作有丰富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习作的强烈欲望。就学生学习习作来说;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我们可以提供各种经典文章集体赏析,感受它的精妙。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身边的个别学生取得一些成绩,用他们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觉得:成功离自己是那么的近。平时对学生的习作以激励为主,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如哪句话写得精妙,甚至哪个词用的好,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入习作的殿堂。
(二)多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告诉我们:书要多读,要反复读。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我们老师要注意的是,要上好习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并且在不断地赏析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阅读积累到一定的量,准备好“巧妇的米”,厚积薄发,教者的点拨也就简单易行了。
在培养低年级的阅读习惯时,我每天中午都安排学生全班读文:有时候安排班干读我指定的内容,有时候安排学生轮流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向大家推荐,有时候让学生读学生的“佳作”。时间一长,学生都养成了固定的习惯:课外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上记号,在脑海里记忆,准备绘声绘色地与大家交流。
二、表达,是提高习作能力的训练途径
将口头语言转化成笔下语文,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不限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各种途径习作训练
习作的课堂,不应只在教室这个地方。习作,不限时间、空间,可以在教室里,更可以在室外进行。我经常见到一些三年级的老师,他们在教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或田野时,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边回忆边诉说。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记忆能力都是那么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会观察的。记得我以前教三年级作文写我们的校园,我就将学生按小组在一起,专门在课上带孩子们在校园里“转悠”。这个时候,所有学生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涨。我边带着孩子“闲逛”,边让孩子们看看身边的树(离得远远地什么样,走近了再看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细看到一片叶子)、花等,闭上眼睛闻一闻、想一想。再继续往前走,边走边看边说:看到什么了,你心情怎么样?最后回到教室,我只教给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写出自己一路所看所听所想就可以了,学生写得非常成功。
其实,学生习作的地点非常的灵活,习作教学的时间也不应该固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上课,突然一直麻雀冲进了教室,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可爱的小东西给吸引了。小东西有些惊慌,东碰西撞的,连“乖巧”的学生都偷偷地注视它。我干脆不上课,“嘘”了声,与大家一起观察可爱的小麻雀的表现。过了几分钟,小东西老飞不出去,我们就打开所有的窗户,悄悄地等小东西飞走。等小麻雀飞走了,我问孩子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立刻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有说小麻雀的声音,有说小麻雀的样子,有说小麻雀的动作,孩子们兴致盎然。
当然,我们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敢说心里话。
(二)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方法
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范文库。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们的课本体裁全面:说明文、游记、记叙文、诗歌……课本提供的题材也是非常的丰富,而且各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应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我们的教材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基本上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强调选材,或强调立意,或着重景物描写,或着重记事抒情……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习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将课文当做教学生写作的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反复给学生提供触发情感、锻炼技能和激活思维的契机,增强学生顿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
不断积累,不断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乐于习作,精于表达,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