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音乐课堂放飞快乐
【作者】 唐燕飞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通过音乐学习,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给予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但是,学生教师如何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到音乐的魅力,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中,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本文中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学生音乐教学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声、光、电和动漫特征,让音乐形象更丰富、学生理解更透彻,课堂教学互动更活跃。它不仅可以呈现出音乐课堂教学所需的各个时代、任何背景下的音乐素材和音乐形象,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音乐素材根据教学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切换。多媒体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将音乐的内容及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让大家随着《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走进教室,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神情专注,并跟随画面上的狮王一起做相应的动作和演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模拟情境中,与狮王一起感受音乐,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不仅对该歌曲的背景、内容有了一定的领会和掌握,而且那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是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寓教于美,激发兴趣
音乐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调用一切美的因素,诸如良好的教学环境,美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为孩子创造一种音乐意境。例如在教唱新歌《小树叶》时,我先让学生聆听主旋律,使孩子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遐想,为教授新歌作了铺垫。此后,我又根据歌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意境变成生动的画面,同时介绍歌名及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理解。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范唱,让学生初步掌握作品的情绪及演唱方法,学生基本学会后再进行表演唱,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
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学生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概念。在一年级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前,我让学生到当地公园秋游,学生看到了公园里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鲜花,有的学生观察时模仿花的造型;有的学生在闻花香,感到很高兴,为《赶花会》这节音乐欣赏活动准备了感性知识。然后,在音乐活动课上,学生就能很好地体会《赶花会》A 段乐曲欢快跳跃、B曲舒缓悠扬的特征,并在头脑中赋予它们一定的形象。可见,上述感知音乐的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音乐的耳朵”,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了音乐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提升了素养。
三、师生合作,体会乐趣
在生生合作时,许多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巡视指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走进学生的队伍参与一把,体会师生合作的乐趣。在表演歌曲《中国功夫》一课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武术动作,由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全面安排,组员们按歌曲的节奏创编武术动作,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像非常丰富,有的一起随音乐表演,有的干脆一半组员唱,一半组员演,有的一起热火朝天的边唱边演……至此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要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于是,我也加入到他们其中的一组,让“组长”给我安排了一个角色,或唱或演,我的加入给这节音乐课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通过这样的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在一年级音乐活动《袋鼠妈妈》中,我提供了一个经过加工的呼啦圈当作袋鼠妈妈的袋子,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学生扮演袋鼠妈妈,一个学生扮演小袋鼠。挂在“袋鼠妈妈”脖子上的呼啦圈套住了小袋鼠,寓意袋鼠妈妈与小袋鼠相亲相爱不分离。有的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想到平时妈妈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可能内心希望与妈妈永不分离,所以在扮演时,一些学生眼里出现了泪花,真正进入了角色。当然,引导学生与音乐形象的互动的方法还有很多。
总之,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学生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声、光、电和动漫特征,让音乐形象更丰富、学生理解更透彻,课堂教学互动更活跃。它不仅可以呈现出音乐课堂教学所需的各个时代、任何背景下的音乐素材和音乐形象,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音乐素材根据教学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切换。多媒体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将音乐的内容及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让大家随着《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走进教室,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课件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神情专注,并跟随画面上的狮王一起做相应的动作和演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模拟情境中,与狮王一起感受音乐,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不仅对该歌曲的背景、内容有了一定的领会和掌握,而且那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是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寓教于美,激发兴趣
音乐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调用一切美的因素,诸如良好的教学环境,美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为孩子创造一种音乐意境。例如在教唱新歌《小树叶》时,我先让学生聆听主旋律,使孩子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遐想,为教授新歌作了铺垫。此后,我又根据歌曲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意境变成生动的画面,同时介绍歌名及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理解。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范唱,让学生初步掌握作品的情绪及演唱方法,学生基本学会后再进行表演唱,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
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学生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概念。在一年级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前,我让学生到当地公园秋游,学生看到了公园里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鲜花,有的学生观察时模仿花的造型;有的学生在闻花香,感到很高兴,为《赶花会》这节音乐欣赏活动准备了感性知识。然后,在音乐活动课上,学生就能很好地体会《赶花会》A 段乐曲欢快跳跃、B曲舒缓悠扬的特征,并在头脑中赋予它们一定的形象。可见,上述感知音乐的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音乐的耳朵”,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了音乐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提升了素养。
三、师生合作,体会乐趣
在生生合作时,许多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巡视指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走进学生的队伍参与一把,体会师生合作的乐趣。在表演歌曲《中国功夫》一课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武术动作,由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全面安排,组员们按歌曲的节奏创编武术动作,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像非常丰富,有的一起随音乐表演,有的干脆一半组员唱,一半组员演,有的一起热火朝天的边唱边演……至此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要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于是,我也加入到他们其中的一组,让“组长”给我安排了一个角色,或唱或演,我的加入给这节音乐课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通过这样的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在一年级音乐活动《袋鼠妈妈》中,我提供了一个经过加工的呼啦圈当作袋鼠妈妈的袋子,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学生扮演袋鼠妈妈,一个学生扮演小袋鼠。挂在“袋鼠妈妈”脖子上的呼啦圈套住了小袋鼠,寓意袋鼠妈妈与小袋鼠相亲相爱不分离。有的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想到平时妈妈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可能内心希望与妈妈永不分离,所以在扮演时,一些学生眼里出现了泪花,真正进入了角色。当然,引导学生与音乐形象的互动的方法还有很多。
总之,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学生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