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初步探讨

【作者】 陆利平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评价是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作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发展。它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同时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而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但在现实情境中,作文的评价往往被忽视,写作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下误区:写作为考试服务,作文的评价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评价中强调自己的绝对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方式单一或不恰当,教师只量评而忽视质评,这对写作教学效果、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有不利影响。写作教学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把握发展学生的概念,倡导写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评多改。这样才能促进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写作教学评价;正确有效;多元化
  一、写作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写作者的写作内容知识、技能、策略性知识和写作情感息息相关。写作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即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评价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在评价和修改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试教育观念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教师为了考试而布置作文,学生为了考试而练习写作。写作教学过分重视作文数量,作文的命题也多与高考作文考察的内容、方法紧密相关。作文的评价遭到严重忽视,受到重表达技巧而轻生活体验的取向的影响。教师在评价作文时或无的放矢,或草率了事,没有投入太多的心血和热情,只采取简单的评语加分数的评价方式,或者评价不切实际,评语傲慢冷漠、模糊,讲评措辞激烈、热点冷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常常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无法参与评价的过程,缺少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主总结和反思。有些学生甚至连教师的评价都不看,只看一看得分多少,“优”则心花怒放,认为不必修改了;“差”则心灰意冷,也不想修改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受挫。久而久之,就可能对写作丧失兴趣,甚至讨厌写作。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于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或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因此,正确、有效地评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写作教学评价方式的探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把握发展学生的概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学生的主体性在作文评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作文的“裁判”,更应该是学生作文的“兴奋剂”、“助推器”、“导航器”、“润滑剂”和“加油站”。作文评价的优先权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长期不断地作文评价中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教给学生写作的内容知识,而要教会学生在评价反馈中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发展自己的能力。“现代教育观念衡量一个教师的关键是看他是否把发展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甚至是生命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与评价中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师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合理地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得失。
  (二)倡导写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每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个体至少应拥有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这八种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原则: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及教育管理人员等共同操作,力求从各个方面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师生之间己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的主体不应单一化,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其他教育管理人员、家长也可以适时参加写作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不能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写作教学评价必须把学生纳入评价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评价的公平性。
  其他教育管理人员、家长对学生的作文做出的评价也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他们的参与可以促进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家长的沟通,更好地开发利用写作教学的资源,也使写作教学的本身得到拓展和延伸。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作文修改的评价”中明确指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但是传统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只给一个分数、一句简单的评语,作文讲评课也只是把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当成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没有加以细致的评价或没有点到学生作文的关键处。讲评课的气氛低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单一的评价方式需向多元化转变。
  (1)教师导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教师导评是指教师不是单纯性的评价学生的作文,而是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评价、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评价。
  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对自身活动作出自我调节,在自我感悟、自我认识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长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评价、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但是,自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可能不能客观现实的得出评价的结果,学生互评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互评的方式灵活实用,可以任意组合,例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甚至换班互评。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来评价其他学生的作文,并从中吸取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2)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指评价者(家长、教师或学生等)通过谈话、讨论演说等口头方式对学生的作文作出评价;书面评价指评价者通过学生的作文本、评价单、板书幻灯投影、计算机或网络等媒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口头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口头批改能力;书面评价可以做出全面精细的评价,学生从中收获大,多媒体的应用又可以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能听、能看、能想、能说,二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反馈,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综合发展。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写作教学的评价内容也应该多元化。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十分重视作文的讲评课,她主张“教师对作文讲评的内容、情感、语言都要精心设计”。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能只做总结性评价,只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该在评价作文的语言、内容、结构的同时重视评价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写作态度,会使学生得到尊重,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其写作动机。评价学生写作的过程,包括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写作行为实施的过程、写作评价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同样重要,写作教学与评价中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的评价时,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过程,给学生积极认真的行为以肯定与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动力系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内在情感,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评多改,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常言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次就能写出来的,它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达到好的成就,修改就是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教学要达到其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议论说理则旗帜鲜明、论据确凿、以理服人;记叙说明则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以理明人;描写抒情则淋漓精致、烘托点染、以情感人”,就必须对作文进行多次评价与修改。
  可是在现实中,写作教学大多都是一次写作一次评价一次修改就结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直接造成了写作教学相率低下的后果。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的、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的、逐步深化的过程。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教。”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也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我们的写作教学要想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应该从评价入手。在这里,多评多改显得相当的重要,它有助于写作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有先进的评价理念,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上,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5]周鸾飞.近五年我国高中教学作文评价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9(8):24,32.
  [4]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08.
  [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7]王成琴.作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
  [8]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59.
  [9]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58.
  [10]赵亚夫.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