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姜 珊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在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一个盲区。但是学生的阅读行为是具有个性化的自主行为,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阅读实践活动,仅仅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高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既没有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又缺乏家长的指导,所以在家除了做作业、看电视,就是到外面玩耍。最近我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5%的同学有经常课外阅读的习惯;47.6%的同学有偶尔课外阅读的习惯;30.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在阅读类型方面,小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教参教辅”、“文学作品”、“科普知识”、“其他”分别占51%、35%、13%、11%。按文学作品的类型来分,“卡通漫画”、“中外文学名著”、“其他”分别为80%、12%、8%。由此可见,有相当部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漫画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 学生无课外阅读的条件与习惯
小学条件艰苦,不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差,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也难以随时向学生开放,班级图书更是一片空白。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3. 自由空间太少,没时间阅读
目前,新的课程理念已全面展开,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考试成绩在一些领导眼中还是那么重要。这就使老师们不得不施加压力,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相当沉重。
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窗口班级,作业太多,成为小学生不看课外书的主要原因。这些作业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如大量抄写字词、做各种试卷等。由于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些教师既没有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科成绩,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首先,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身教胜于言教。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谢婉莹;也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发学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其次,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中年级学生听、讲。老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高潮处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指导方法,提高质量。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然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不利于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1)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2)上好读书指导课。从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的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平常的课堂阅读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为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点亮孩子的童年。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高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既没有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又缺乏家长的指导,所以在家除了做作业、看电视,就是到外面玩耍。最近我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5%的同学有经常课外阅读的习惯;47.6%的同学有偶尔课外阅读的习惯;30.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在阅读类型方面,小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教参教辅”、“文学作品”、“科普知识”、“其他”分别占51%、35%、13%、11%。按文学作品的类型来分,“卡通漫画”、“中外文学名著”、“其他”分别为80%、12%、8%。由此可见,有相当部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漫画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 学生无课外阅读的条件与习惯
小学条件艰苦,不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差,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也难以随时向学生开放,班级图书更是一片空白。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3. 自由空间太少,没时间阅读
目前,新的课程理念已全面展开,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考试成绩在一些领导眼中还是那么重要。这就使老师们不得不施加压力,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相当沉重。
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窗口班级,作业太多,成为小学生不看课外书的主要原因。这些作业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如大量抄写字词、做各种试卷等。由于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些教师既没有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科成绩,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首先,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身教胜于言教。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谢婉莹;也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发学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其次,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中年级学生听、讲。老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高潮处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指导方法,提高质量。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然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不利于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1)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2)上好读书指导课。从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的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平常的课堂阅读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为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点亮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