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中名著阅读策略的应用

【作者】 蔡丽婷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所占比例很高,同时也是令教育者和学生倍感压力的教学难点。随着素质教育持续推进,语文教育者开始愈发重视名著对于学生的影响,并结合教学主题与教材内容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名著作品。基于此,本篇文章列举了几点合理开展名著阅读策略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阅读教学
  一、前言
  经典名著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所逐步积累的文化结晶,其中包含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思想。名著本身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蕴含着与人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每一本名著都值得我们认真钻研,同时也是进一步启发当代人智慧的重要源泉,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写作财富,另一方面则可以向学生传递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进而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阅读名著经典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育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阅读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事实上,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如果为他们推荐的名著文本篇幅过长,其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设置复杂,那么不仅会容易引发误解和歧义,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对名著阅读出现畏难情绪。为此,教育者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表现,在此基础之上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例如鉴赏法、故事法、情景法、辩论法以及演绎法等等。鉴于篇幅有限,笔者以演绎法为例来展开介绍。演绎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探究兴趣。为此,教育者可以根据节选的名著内容来事先进行演绎排练,帮助学生深入到角色当中来,切实感受到文本内容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对《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前,教育者可以告知学生,这个故事是来自于《三国演义》中的选文,而后将学生分成以六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故事内容,并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周瑜、士兵等等。并利用一段课程时间来将草船借箭的情节演绎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本内容的理解当中,进而产生别样的阅读感受。
  三、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育者应当时刻牢记教学目标,切记不要一味地向学生安排机械式的阅读训练,而是要重点提高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些课文对比、故事讲解以及随堂练笔等教学内容,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并提前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关系,让他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例如在对《水浒传》进行阅读时,教育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让他们针对《水浒传》中某个人物的外形特征、心理状态以及语言习惯展开深入的剖析,并将文章中自己喜爱的语句记录下来。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将《水浒传》中一些比较经典的选段列举出来,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完成阅读任务,诸如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以及三拳打关西等等。
  四、通过记录笔记来养成阅读习惯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时,教育者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常记笔记的习惯,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文字素材,进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强化打下夯实基础。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记录到本子上,并将本子拿到学校中,利用课余或班会的时间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并向对方推荐一些自己所喜欢的名著或语句。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一些神话故事时,教育者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故事内容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以及其中所提到的故事人物,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尝试模仿神话故事的情节,也可以根据神话故事中的留白来进行续写训练。
  五、了解作者生平,深挖写作背景
  事实上,有很多享誉古今的名著作品都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且深入地把握名著作品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则必须要让他们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与作者之间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带入到名著阅读中。例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由于当代小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因此在面对一些比较晦涩难懂且带有反讽意味的语言时经常会不知所措。为此,教育者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鲁迅在写作时所遇到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状况。例如在阅读《故乡》时,教育者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一段鲁迅所处时代的真实生活状况,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鲁迅对《故乡》创作背景,并且尝试从鲁迅的角度出发来想他之所想,念他之所念,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