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浅析
【作者】 王 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大湾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当前高中教育受到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导致对劳动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开展路径也不够科学,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展开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这一要求,要求大中小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特点,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
一、增加教育投入,加强保障管理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不足,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除了花大力气培训专职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外,各学校其实也可以聘请当地的一些能工巧匠或者劳动能手来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的统筹规划与建设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专项教育经费预算支出。用3~5年的时间,实现每所农村学校配备劳动实践教室和种养殖实训基地的目标。除此以外,还应该通过与各乡镇,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共建,集中为每所农村中心学校创设一个相对固定,交通方便的校外劳动实训基地,同时做好劳动过程的安全保障。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活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劳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注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作用,学校要注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的情况,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和经常性。
作为学校,片面地强调劳动教育,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对的,因此,学校要做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这一要求,要求大中小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的特点,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
一、增加教育投入,加强保障管理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不足,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除了花大力气培训专职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外,各学校其实也可以聘请当地的一些能工巧匠或者劳动能手来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的统筹规划与建设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专项教育经费预算支出。用3~5年的时间,实现每所农村学校配备劳动实践教室和种养殖实训基地的目标。除此以外,还应该通过与各乡镇,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共建,集中为每所农村中心学校创设一个相对固定,交通方便的校外劳动实训基地,同时做好劳动过程的安全保障。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活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劳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注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作用,学校要注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的情况,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和经常性。
作为学校,片面地强调劳动教育,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对的,因此,学校要做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