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带领学生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

【作者】 唐燕飞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小学音乐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学生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文化学习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音乐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我们要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甚至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我们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提升素养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资源,改善环境
  小学教学中,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和行为也会让小学生终身受益。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小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我们班级教室里有很多乐器,利用现有资源,我在教室内设置了“音乐屋”,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室内小小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第一天,秋秋小朋友发现了玩具角的变化,走过去看了看,摸了摸;第二天,杨杨、西西两位小朋友开始拿鼓锤敲鼓,吸引了很多孩子,他们都试着敲了敲,我发现他们敲的方法和位置有很多种;第三天开始,孩子又是敲鼓,又是玩双响筒,拍圆舞板,玩各种乐器,课后,教室简直成了大卖场。放学爸爸妈妈来接时,他们也会抓住这个时间去摆弄一下这些乐器;一个星期后,我在“音乐屋”放置了音响并且播放音乐,孩子就会放着音乐,拍打着自己满意的节奏和着音乐,虽然这些乐器的声音很嘈杂,但孩子玩的特别开心、尽兴。在此活动中,我只是环境的创设者和观察者,没有介入孩子的活动,只是根据孩子游戏的情况,新增了一套音响,却把孩子与乐器联系的更紧密了。
  二、创设氛围,有效互动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小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小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小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小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小学生,从小学生到教师,从小学生到小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
  笔者在教授音乐欣赏课《老虎磨牙》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我安排了几个小组,并把小组围成圆圈,自由组合。先让小学生整体聆听曲子,并小组讨论说说“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老虎大王在磨牙呢?”小组之内小朋友们讨论很热烈,更促进了我们的生生互动。
  大鼓是学生最喜欢的,笔者安排了每人一个小鼓,让小朋友们跟着录像敲到小鼓,并且说出哪个鼓点更能表现出老虎大王磨牙的情景?笔者也随着小朋友的鼓点敲一敲,并且发现不同的鼓点或者是正确的鼓点,就让全班小朋友一起来练习一下。不管小朋友站起来敲击的鼓点是对还是错,笔者总是鼓励的口吻,让小朋友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这样就培养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音乐的才能,问题仅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要尽量发展它和培养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在音乐课堂上,我会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就减少了小学生的人数,大大提高了小学生个体与教师交流,交往的频率,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机会。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之后我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小组成员自主分工,看看哪一小组的表现最好。小学生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让小学生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充分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合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小学生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小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他们天生就有一双能感受美妙音乐的心灵之翼。对于小学生园的孩子来讲,我们只能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善于将优美的音乐带到他们身边,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音乐旋律所展现的美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熏陶,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