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杭 鹏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创设和谐的课程氛围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方式,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得到更为全面的提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列举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期待能够与教育界同仁展开沟通。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难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策略。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其优势和局限性,为小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育思路和实践经验。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推广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和法治精神的人才。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创造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更好地应用所学。此外,生活化教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1]。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如何防范校园霸凌”这一话题,先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所了解的校园霸凌案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霸凌行为的严重性和影响。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欺凌背后的心理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欺凌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欺凌的能力。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学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小法官”等元素,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法庭”情境,让学生们在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精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这样的案例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能够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正确的法律观念,防范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引入生活化例子,打造和谐气氛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创设和谐的课程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讲述“勇敢与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勇气和诚信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如何做一个勇敢、守信的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念[2]。
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生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结合学生的出行经历,让他们思考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再例如,在讲解有关于“守信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诚信案例,如某网红因打折信息不准确引发大量退单,让学生了解不守信用的后果,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
此外,在创设和谐的课程氛围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言行和行为规范的引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守纪律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增强课堂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法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3]。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通过布置与生活实际情境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社区的环境卫生、了解周围交通规则等,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并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后作业,如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写一篇感恩的日记等,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这种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思考、寻找道德价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后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法律制度、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将所学的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当学生在模拟法庭辩论中遇到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时,他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创设和谐的课程氛围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得到更为全面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我们也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公民和法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连清.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2021(6):0061-0062.
[2]王锦兰.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传奇故事, 2022(45):103-104.
[3]张莉.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上旬, 2022(9):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难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策略。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其优势和局限性,为小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育思路和实践经验。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推广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和法治精神的人才。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创造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更好地应用所学。此外,生活化教学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1]。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如何防范校园霸凌”这一话题,先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所了解的校园霸凌案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霸凌行为的严重性和影响。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欺凌背后的心理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欺凌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欺凌的能力。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学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小法官”等元素,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法庭”情境,让学生们在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精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这样的案例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能够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正确的法律观念,防范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引入生活化例子,打造和谐气氛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创设和谐的课程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讲述“勇敢与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勇气和诚信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如何做一个勇敢、守信的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念[2]。
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生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结合学生的出行经历,让他们思考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再例如,在讲解有关于“守信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诚信案例,如某网红因打折信息不准确引发大量退单,让学生了解不守信用的后果,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
此外,在创设和谐的课程氛围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言行和行为规范的引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守纪律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增强课堂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法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3]。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通过布置与生活实际情境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社区的环境卫生、了解周围交通规则等,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并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后作业,如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写一篇感恩的日记等,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这种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思考、寻找道德价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后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法律制度、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将所学的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当学生在模拟法庭辩论中遇到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时,他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创设和谐的课程氛围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得到更为全面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我们也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公民和法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连清.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2021(6):0061-0062.
[2]王锦兰.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传奇故事, 2022(45):103-104.
[3]张莉.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上旬,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