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1.盛永强 2.陈小刚

【机构】 1.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十小学 2.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引导和管理班级事务的重大责任。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俨然已经过时,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自觉提升自身班级管理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并积极探寻可实践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班级管理;创新工作;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个体,应当要通过开展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和有效提升,以此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发展人才后备军,而这也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班主任应当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实现整体工作效率水平的提升。
  一、实行民主管理,塑造尊重平等氛围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时期。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推行民主管理模式,塑造良好的班风,进而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选举班干部时,教师要采取公平公正的选举模式,在课堂内进行公开唱票环节。并在主题活动课程开设前,与学生讨论主题形式、过程及内容,从而培育班级的优良作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明确管理目标,增强参与动力
  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更加有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树立明确的管理动力目标,根据班级与学生的状况、根据学校的要求,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目标,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不懈的努力,最终共同实现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基于此制定并且优化目标。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具有动力,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可以更加认真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保证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符,与学生的发展特点相符,在此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的价值。
  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熏陶与感染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班风是好是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与管理质量,因此,要想改变当下时期的班级管理现状,首先,班主任需要在基础上增强对设立良好班风高度重视,从而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的主要阶段,对错意识不足,这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班主任应当凭借自身的班级管理经验,全面分析当下时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此来设计出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同时起到约束与规范学生不良行为的作用,最终为创造出优秀班风奠定了根本。其次,在学生成长路途上,班主任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学生,教师怎样做、学生就会怎样学,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时时刻刻做到谨言慎行,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严格遵守教育行业的道德准则,从而使用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四、注重评价艺术,指导学生的进步
  根据立德的基本任务,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应该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在考虑到学生感情和能力的变化下,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而且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鼓励,获得成长的动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和成长。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也要贯彻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使之及时改正。例如,小学时期,班级学生年纪较小,他们总喜欢因与其他伙伴观点不一致而争论,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掌握技巧,了解事情的缘由,然后对每一个学生及时地做出客观评价,以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
  五、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地尊重学生,努力获得学生的充分认可与信任,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与年龄大小,具有不同的需求与能力。所以,班主任不要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此外,对学生的需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班主任要全面地调查与研究学生的情况,尽量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针对不合理的需求,班主任要明确地指出原因,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不能满足其需求。班主任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发自内心地呵护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以及重视,从而更加信任班主任。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老师应及时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与同学、朋友相处,但如果学生长期与同学交往反而会使学生的内心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想办法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家基本情况和平时学习生活情况。并且通过电话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化设备和手段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沟通,为班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升,小学生面对着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其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因此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也要相应进行创新。尽管当前的班级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班主任缺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意识、班级管理忽视小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模式单一的问题,但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步的,通过小学班级管理的不断实践,将实现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刘建强.浅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N].科学导报,2022-05-31(B03).
  [2]孙璐.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