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阿菲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项目式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完成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
关键词:地理课堂;项目式教学;策略探讨
项目化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将此种方法应用于高巾地理教学巾,无论足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项目教学法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它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地理的项目化学习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并根据实验操作难度进行开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研究。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观察并理解地理环境与生活的联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设立与地理课程目标相适合的项目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形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要求先学后教,特别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以练习为抓手,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转换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中的主副位转换,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升。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达到课标要求,所以在设立项目时要完成相应的课本知识点的学习,学会学习上的举一反三。
二、开发地理行走课程,构建新的学习形态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意味着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行动力、思考力。笔者利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发一系列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行走课程,构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经历与体验,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再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和吸收知识,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能力。
三、坚持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之前,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当把培养作为整个课程的主导,让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根本,逐步转换学习者与老师双方的身份,让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者积极投入到中学的地理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习者成为这个教学上的主角,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高中部地理课程素养打下了扎实根基。
四、联系生活实际,选定项目主题
课题的内容是选定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具体的课题,所以教师需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从具体生活的方面入手,选择特定的一个课题。好的目标才是整个计划实施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一些经验,以及学生对日常地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的一些教学资源等。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是以高中地理为基础的,所以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不应当偏离课本教材内容,选择的项目不应当有太大的难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地理的认知水平。这样设置的活动课题才富有魅力,可以有效的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促使他们投身到课题学习之中,进而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最后老师还要评价该项目的有效性,提示他们对该工作完成之后进行总结以及反省,按照他们的进度和要求,调整一定的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阶段性教学内容,保证学生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五、创设情境,强化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通过语言、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真实有趣的学习氛围,或者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融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之中,实现多元感官的调动,以此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可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挖掘生活背景中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地理知识在展现上的直观性,让学生主动开展项目学习。
六、构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基于项目实现教学过程的拓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总结分析并形成实践方案的课程学习主题,检验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通过拓展的实践性训练,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地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发挥好辅助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即可。
七、积极探讨交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完全融人教学氛同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内容展开交流探讨,然后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八、完善项目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展开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相比,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打破了单一和片面的评价过程,并且不再提倡利用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首先,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除了评价学生的项目作品之外,更要重点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其次,从评价的主体来看,除了教师的点评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最后,要对评价的方法进行完善,如可以结合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评价量表,并提前发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实现价值提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法时,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地理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项目式学习法的高效运用,以及实现对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丽红.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12):78-80.
[2]马伟贵.耦合视域下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路径探析——以高中地理选考教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3(4):49-55.
关键词:地理课堂;项目式教学;策略探讨
项目化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将此种方法应用于高巾地理教学巾,无论足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项目教学法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它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地理的项目化学习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并根据实验操作难度进行开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研究。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观察并理解地理环境与生活的联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设立与地理课程目标相适合的项目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形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要求先学后教,特别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以练习为抓手,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转换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中的主副位转换,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升。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了知识达到课标要求,所以在设立项目时要完成相应的课本知识点的学习,学会学习上的举一反三。
二、开发地理行走课程,构建新的学习形态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意味着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行动力、思考力。笔者利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发一系列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行走课程,构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经历与体验,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再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和吸收知识,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能力。
三、坚持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之前,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当把培养作为整个课程的主导,让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根本,逐步转换学习者与老师双方的身份,让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者积极投入到中学的地理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习者成为这个教学上的主角,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高中部地理课程素养打下了扎实根基。
四、联系生活实际,选定项目主题
课题的内容是选定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具体的课题,所以教师需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从具体生活的方面入手,选择特定的一个课题。好的目标才是整个计划实施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一些经验,以及学生对日常地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的一些教学资源等。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是以高中地理为基础的,所以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不应当偏离课本教材内容,选择的项目不应当有太大的难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地理的认知水平。这样设置的活动课题才富有魅力,可以有效的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促使他们投身到课题学习之中,进而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最后老师还要评价该项目的有效性,提示他们对该工作完成之后进行总结以及反省,按照他们的进度和要求,调整一定的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阶段性教学内容,保证学生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五、创设情境,强化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通过语言、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真实有趣的学习氛围,或者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融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之中,实现多元感官的调动,以此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可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挖掘生活背景中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地理知识在展现上的直观性,让学生主动开展项目学习。
六、构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基于项目实现教学过程的拓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总结分析并形成实践方案的课程学习主题,检验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通过拓展的实践性训练,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地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发挥好辅助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即可。
七、积极探讨交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完全融人教学氛同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内容展开交流探讨,然后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八、完善项目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展开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相比,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打破了单一和片面的评价过程,并且不再提倡利用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首先,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除了评价学生的项目作品之外,更要重点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其次,从评价的主体来看,除了教师的点评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最后,要对评价的方法进行完善,如可以结合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评价量表,并提前发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实现价值提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法时,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地理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项目式学习法的高效运用,以及实现对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丽红.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12):78-80.
[2]马伟贵.耦合视域下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路径探析——以高中地理选考教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3(4):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