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

【作者】 蔡梦如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育工作内容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应该逐渐加强幼儿品质的培养。而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可以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优质的品质。因此,现代幼儿园在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应该积极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借助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而督促相关人员展开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字:劳动教育;幼儿园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育人员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劳动当成了惩罚的措施,这种方式不利于幼儿正确认识劳动。因此,应该积极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环境,实现自主
  根据各年龄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幼儿园或家长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和幼儿一起做好劳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每个班级的“操作区”可提供材料让幼儿开展穿衣服、系鞋带、叠毛巾等游戏性练习及比赛活动。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商量适宜的值日生职责,让幼儿自发主动地参与为群体和公共事务效力的公益性劳动。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摆放图书、玩具、浇花等等,在幼儿园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了一些教育活动。我发现,6岁左右的孩子非常热爱劳动,并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还培养了责任心与爱心。通过参加劳动,幼儿体验到打扫卫生的辛苦,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再也没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了。教师还可以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幼儿互相商量种什么植物,养什么动物,分工准备,自主参与,体会“我劳动我做主”的快乐。有了这样的基础,松土、浇水、施肥、除草、喂食、换水等均不是教师要求的,变成了幼儿自发主动的行为。种植区有收成时,教师可顺势组织幼儿一起采摘果实,品尝丰收的喜悦。
  二、探索生活化的劳动方法,组织劳动教育
  生活即为教育的内涵,是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点,随着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统一和结合,形成完善的教育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得以全面的实施和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探索出生活与劳动之间的链接点,同时也能鼓励幼儿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潜移默化的融入劳动教育,真正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统一,树立劳动意识。对于巫溪县上磺幼儿园来说,我们幼儿园周围有农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结合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把孩子们带入到田园中,亲自参与春种秋收的活动,感受收获的快乐;同时我们幼儿园内,有很大一块功能区里面有落叶,当落满院子的时候,可以借此开展常态化的训练活动,带领幼儿拣树叶,在这一活动中能够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幼儿快乐的成长,寻找到劳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才能让劳动教育得以推进相应的幼儿的生活,世界才会更加精彩纷呈,在幼儿的内心世界,他们才更愿意主动的接受劳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浓厚情感。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效果
  1.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效果,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完成各种组织有序的活动任务,不仅要实际操作,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养成实践和创新的好习惯。
  2.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自理能力。孩子们学习洗手、理发、剪纸、搭积木等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加便于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
  3.增强孩子们的协作精神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孩子们需要协同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集体协作的意识和行为。综上所述,幼儿园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必须的,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增强孩子们的协作精神。
  四、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劳动价值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最主要、孩子们最喜爱的一 种活动形式,把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水平的任务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中,是幼儿实现愿望和学习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角色游戏“理发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理发剪刀“喀嚓喀嚓”的情趣,而且培养了梳理、装饰等丰富的劳动技能.又如“超市”的游戏,孩子从中体验到分工合作的意义等.这些角色游戏,每个幼儿都承当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玩中学、玩中做,体验各行业人们的劳动,使其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五、发动家长力量进行对幼儿配合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所学校,要教育好孩子,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跟幼儿接触密切的有利条件,利用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同时让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总之,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是极其仔细的工作,我们应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育人犹如春雨,只有坚持正面教育,处处留心孩子,教育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