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贵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专题教学,构建优质的文言文学习课堂。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包括策论、诗、词、曲等各种不同的文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传统文化视域设计文言文教学策略,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今后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好文言文也成为每一位高中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更加喜爱文言文,教师可以在该方面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锻炼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中文言文的重要地位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记录文学和史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之根,活水之源。高中语文文言文包括了诗、词、赋、散文、戏剧、小说、议论等多个文体。其选文基本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先秦到明清皆有涉及,其思想儒、释、道皆有所参照,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精华。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而绵延不绝,其中文化底蕴深厚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智慧。文言文的学习是培养新时代青少年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浩然正气的民族品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十分必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以来,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文言文课堂由于课时有限和知识点庞杂等原因,很多地区的文言文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学生多探讨、多思考,开阔思维,允许对同一个问题有多种意见。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文言文内容枯燥且乏味,加之字词、语句的含义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低。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将文言文内容由难化简,告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方式,最大化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师需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可视化、可操作性教学优势,帮助学生高效理解高中文言文的文本内容,为其创设灵活、生动、完善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整体效果与学习效率。
  (三)设计层级问题,指导自主探究
  转换和生成是专题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无论是作为手段的转换,还是作为学习目的的有效生成,都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此,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静心阅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学生在阅读后一时间提不出问题,教师就应抛砖引玉,通过设置层级式问题,为学生规划思维方向,指引他们进人自主探究活动。
  (四)认真品味语言,锻炼审美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佳作,有着良好的艺术表达与行文立意,有着良好的研究价值与学习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蕴含的深刻内涵,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探讨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指出自己比较喜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句话,原因是在初冬时节,很多植物都已经凋落,然而松树与菊花仍旧在顽强生长。菊花在严寒中绽放,可以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隐忍精神。松树笔直,可以充分地表现出诗人刚正不阿的态度。认真品味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培养阅读兴趣,扩展课外文言文阅读
  学好文言文没有速成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课上的认真听讲,还有一部分就是课外的古文积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占比较大,而且文言文学习仅靠课内的记忆和背诵远远不够,更需要课文古文阅读量的补充和学习,在大量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学生们更有机会感受到古文之美,培养古文阅读的语感和兴趣。提高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广泛阅读,学生会在课外阅读中看到每个文言文实词在不同的文章里,不同的语境下展现出的多元化应用,并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归纳总结,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们更有可能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古文,从这个切入点下手,就能慢慢理解古文之美,隽永深长的情感,这便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深度,使得课外古文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六)依托文化内涵剖析,体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文化性
  高中生思维活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知欲;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文言篇目当中的融合和体现亦是细致且丰富的。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还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渗透课外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质,还能将其学科价值发挥到最大。如,对于《陈情表》这一篇文言文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内知识点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传承了几千年的亲属称谓,还可进一步拓展到传统“孝”“悌”道德的讲解,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些温馨故事,使之在丰富了自身知识储备之后还能在思想道德层面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正向熏陶。
  在高中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文言文中包含了古人的思想智慧、高尚道德情操,这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认真学习的。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品读文言文的语句,认真地思考、学习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锻炼其语文逻辑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立荣.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4.
  [2]毛宏伟.高中文言文学习瓶颈问题的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