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真心换真情,化自卑为自信

【作者】 余 琼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去年9月我接任了这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叫欣怡,个子小小的、瘦瘦的,是班上最矮最小的。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来城里上学,小学前一直在乡村生活,性格非常腼腆胆小,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和人说话声音微弱,还总是低着头。各科老师反映,她在课堂上总闭口不言,即使点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还带着浓浓的乡音,总是会引起其他学生哈哈大笑。但是,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值日,她都能按时、认真完成。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欣怡的自卑呢?我仔细观察了她一段时间,并几次联系家长、家访,造成欣怡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欣怡非常介意自己矮小的身体和浓浓的口音。身高与乡音,就像两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她心里。她不敢与人交流,因为害怕别人嘲笑她的矮小与怪里怪气的普通话,更害怕别人学她的口音说话。每当一开口说话,她就紧张、恐惧、害怕,越是害怕,越是不敢与人交流。长期受自卑、羞怯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她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欣怡的父母都已四十多了,家里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姐姐,靠打一些零工来维持生计,家庭不是很富裕,除了日常所需她不能奢侈其它东西。爷爷奶奶年岁大了,而且都不识什么字,对欣怡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很多时候的管教都是“简单粗暴”,家长们都吃了没文化的亏,他们对欣怡和姐姐的期望非常高。比如,为了培养欣怡的艺术细胞,父母省吃俭用,不惜花钱让她学钢琴,可欣怡从内心深处不喜欢钢琴,认读五线谱对她来说比登天还难,可她又不敢不学,一次次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自卑心理更重了。于是她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在学校里,其它学科老师与欣怡的接触可能就是一周几节课堂时间,对她不够了解,关注也不够多,提问答不上来,那就坐下吧。久而久之,老师也不向她提问,表现平平的她基本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便慢慢产生失落感。加上浓浓地口音,a欣怡也不敢去找老师或者同学交流学习和生活琐事,慢慢积累下来,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也就越来越胆小,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她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为了消除欣怡的自卑畏怯心理,我会经常“麻烦”她给我做事。9月底,欣怡的同桌,数学科代表生病请假了。我就对她说:“欣怡,我的课代表不在学校,只能麻烦你来当我的小助手啦!”课间,我会说:“欣怡,麻烦你到我办公室把作业抱来发下去!”“欣怡,请你早上帮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指甲!”……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感受到欣怡是我们班级的一员。从一开始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她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很多事情我都分派给她做,渐渐的,她开始主动问我需要做什么了,和班上的同学也有交流了。
  10月中旬,学校运动会要报名了。欣怡悄悄地跟我说她想报跳绳和50米跑,从来没有参加过运动会,没有任何参赛经验,凭欣怡的体能,她可能很难获得好成绩,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契机,一个可以给她信心与动力的契机。于是,我欣然同意她参赛,并在运动会动员班会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当她怯怯地从赛场上下来时,全班同学起立鼓掌,很多同学都过去关心她、安慰她,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运动会后,她变了好多,慢慢地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同学们都看到了她的进步,并肯定和鼓励了她。
  面对欣怡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有自卑心理,或因为身体的、学习的,或因为留守缺少关注等因素造成的儿童自卑,我觉得更应为他们创设良性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针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总是去批评他,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参与班级活动,使其自信自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热爱孩子。而爱的责任在于引路。让我们用尊重、信任、宽容去爱他们,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春暖花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