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农村留守幼儿早期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黄 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向沿海地区奔腾而来,沿海开放城市成为了一个淘金的大池子,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也带动了内地一些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西部一批批农民工在这个时候背井离乡涌进了沿海城市。而兴文县是一个劳动力输出的大县,至使在我们的身边留守幼儿比比皆是。具不完全统计,兴文县共有1700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有一部分是学龄前的幼儿。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来力保这个特殊群体。相关机构对这些留守儿童很关注,但是在偏僻的地方,还是有许多幼儿不能得到相应的关心与照顾。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幼儿也就成为了问题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留守”严重后果。虽然国家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小乡镇,由于家长思想观念缺失,不重视学前的教育。使得一些适龄幼儿不能正常的上幼儿园。正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客观的原因,幼儿的学前教育才显得犹为重要。然而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必需是3岁以上的幼儿才能上幼儿园,那3岁前的婴幼儿又要接受怎样的教育呢?在极少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有一小部分家长就让自己0—3岁婴幼儿去上一些以不同形式而开办的早教机构去接受早期教育。而更多的家长却选择由老人或保姆在家为自己带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早期教育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朝阳产业,但是又有多少人懂得什么是早期教?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我虽然以前也听过早期教育,也亲自体验过早期教育活动。但对它都只是一个简单的了解。在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由宜宾市教育局组织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培训。听了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导师华爱华教授的讲课,也让我对早期教育有了新的看法,让我对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的早期教育有所思考。我就将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谈一谈,请大家指正、批评。
  一、农村留守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 
  山清水秀的大河苗族乡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一个劳动输出大乡,外出打工的潮流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波及到了这个人口只有4万多的小乡。从那时候开始,就大批的农民工举家外出,带上自己的妻儿老小一起外出。但是由于受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农民工就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和老人放在农村老家。这样就出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而这两个群体中非常受关注的就是“留守儿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却有一部分是0—6岁的幼儿。这些幼儿很大一部分是从生下来几个月或稍微大一点点父母就不在身边。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自己父母信任的亲朋好友代养。由于受代养人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和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影响,这些学龄前幼儿不能像城里的幼儿一样能接受学龄前三年或以上的教育,有的甚至只能等到入小学前的一年才能上幼儿园。所以进入小学以后,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就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也就说明农村留守幼儿的学前教育不容忽视。
  我现在所在的小班,共有44人,其中留守幼儿就占了总人数的25%。这些幼儿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幼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子。他们分别由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代养。还有一小部分的幼儿由单亲在家教养。无论是以上哪种方式对于幼儿而言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因为这部分幼儿从情感上就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几名幼儿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哭闹不停,嘴里喊的都是自己的代养人,就算是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代养人。他们不会主动的跟其他幼儿交流,他们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己孤僻的性格。与玩伴在一起时,他们相互之间不懂得谦让,只会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参加老师的教学游戏中也不敢大胆去发言和主动参与,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在一次主题为“宝贝一家”中,幼儿甚至只说自己的代养人,而不是说自己的父母,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已经没有父母的概念。这些现象也反应了现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隔代教养。同时在这里面也反应出了现在还在研究,备受观注的一个问题——0—3岁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幼儿的早期教育。
  我们看一看这些幼儿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就是一片空白。他们从小就没有父母在身边,在情感上父母已经给不了0—3的幼儿所需要的情感交流和教养。有的幼儿就算父母在自己身边,由于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让自己的一家老小吃饱穿暖。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谋生计上。早期教育都是幼儿代养人根据自己以前带孩子的经验来哺育的。传统观念总认为0—3岁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他们根本就不重视0—3岁前的早期教育。他们的教养方式仍然是只“养”不教。虽然传统的教养方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在可借鉴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新的教养观念呢?
  目前我国的早期教育的机构很缺乏,早期教育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不要说在各方面都不如城市的农村,就算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小型城市,都有很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早期教育,也不知道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现在看来全园的幼儿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早期教育,他们中虽然有一部分幼儿天资很聪明,行为习惯良好,但那并不代表他们的父母对早期教育可以运用自如。所以说现在农村的早期教育几乎是一张白纸。
  二、农村的早教机构建立情况
  农村本身的教育条件就不比城市,所以早期教育的机构就更不能跟城里相比了。随着近几年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获得的成果,再一次证明了0——3婴幼儿也有学习的能力。有的专家学者也提出了新的早期教育的指导方法,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去实行早期教育,尽量让教与养合为一体。现在随着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一些民办的早教机构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据我所知,从他们的分布情况来看,几乎所有这样的机构都分布在城市。而农村就没有这样的机构。可以说农村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是一张白纸。
  三、自己的意见分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是育人后才是教书。出现留守幼儿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寻求其他的方法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幼儿。比如向家长宣传早期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认同度。古语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造成这些留守幼儿的主要原因还是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不完全负责。他们一味的想给自己的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与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有钱花,更重要的是情感的陪护。在电视新闻上时常有报道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为什么在社会上会有那么多失足走上犯罪道路的少年儿童?看看背景,其中大部分都来自留守或单亲的家庭。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健康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沟通可以通过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知晓自己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利。同时也通过语言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不是完全靠我们教育工作者,而更多的教育来源于家长。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来实施早期教育,但是我们可以向家长灌输早期教育的理念,灌输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分析将来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让他们在思想上先认识早期教育,在行为上支持早期教育。也可以引导家长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去了解更多关于早期教育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养”而“不教”,也不能只“教”而“不养”,要运用新的科学理念,“教养”结合,运用实际的生活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健全的家庭中去感受家给自己带来的温暖。让幼儿从小就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这里我要感谢园领导让我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对幼儿早期教育这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有了新的学习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带领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将实现自己最终的梦想。都将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梦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自己的梦想作为自己的理想,去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期望各位同仁能对我的想法做出批评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