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唐忠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是数学教学里面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对于它的教学,不同的计算点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它的教学方式一定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总结和借鉴中提取出来的,那么,它的有效与否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点。计算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因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比较注重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实践
数据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学生基本的数学意识,而且也是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的实操性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里面,学生需要了解且掌握的计算知识离不开最基本的加减乘除.比如十以内的加法减法,百以内的加法减法等,在未知数方面,小学生学的最高级别的也就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些计算类型的学习,都是为学生以后的中学、大学学习进行铺垫,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基础性计算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去帮助学生学好基本的加减乘除,以及对加减乘除的相关应用。而本文所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笔者会提出一些个人对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些方法 以求达到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作用。
一、让例题成为情境,提出问题
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我将计算教学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为学生精心创造情境,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将例题融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扎AD钙奶有几瓶吗”,“5瓶”,“明明兄弟到商联超市准备购买12LAD钙奶(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AD钙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用出算式12x5=?我说12x5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 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新课改以来,虽然重视口算与估算方法的训练,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口算、估算的兴趣,学生对口算、估算有畏难情绪等。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须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1.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每天分类练习5分钟,题量要适中,还要由易到难,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实现的,同时训练形式应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直接笔算,也可以视算,还可以听算,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2.练习要有针对性,如:学习“36x45”等进位乘法,先练习“5x3+6,4x6+5”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3.注意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口算题训练,如:“15x4=,14x5=、25x4=、24x5=”等。
四、要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有的是由干算理不清造成的等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错题积累起来,分析、辨别出错的原因,针对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1、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如: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题目中明明是写着128,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182,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x99+85=85x(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x(99+85),造成失误。再如,32x101=32x(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2、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
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如何使他们改正过来,这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次改了,下次还可能出现,甚至屡改屡犯,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了
(1)批改作业上下功夫,对每个学生的计算错误之处,标上符号或批上批语或打上“?”。
(2)举行小型竞赛。规定时间、题目,做完后马上对答案,让计算出错的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表扬做对的学生同时也表扬认真找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3)给学生讲清“计算”的意义,举实际应用的例子,讲计算的故事来说明计算的重要性,计算错误的笑话及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损失等,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设计相应的趣味练习,如:针对学生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小树生病了,请你赶快帮帮她。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养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在教学竖式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避免掉一些因为计算习惯而出的错。另外在教学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的时候,退位要给退1的十位上的数字戴上“小帽子”,而进1要在进位的那一位上写上小1。书写也要整洁干净,有的同学书写潦草导致自己计算的时候把数字看错了,这样的错误就很不应该了,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计算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对于学生除法的笔算,在计算中要求从最高位算起,并且要数位对齐,商的位置也要写正确,对齐,这样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实践
数据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学生基本的数学意识,而且也是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的实操性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里面,学生需要了解且掌握的计算知识离不开最基本的加减乘除.比如十以内的加法减法,百以内的加法减法等,在未知数方面,小学生学的最高级别的也就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些计算类型的学习,都是为学生以后的中学、大学学习进行铺垫,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做好基础性计算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去帮助学生学好基本的加减乘除,以及对加减乘除的相关应用。而本文所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笔者会提出一些个人对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些方法 以求达到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作用。
一、让例题成为情境,提出问题
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我将计算教学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为学生精心创造情境,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将例题融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扎AD钙奶有几瓶吗”,“5瓶”,“明明兄弟到商联超市准备购买12LAD钙奶(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AD钙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用出算式12x5=?我说12x5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 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新课改以来,虽然重视口算与估算方法的训练,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口算、估算的兴趣,学生对口算、估算有畏难情绪等。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须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1.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每天分类练习5分钟,题量要适中,还要由易到难,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实现的,同时训练形式应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直接笔算,也可以视算,还可以听算,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2.练习要有针对性,如:学习“36x45”等进位乘法,先练习“5x3+6,4x6+5”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3.注意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口算题训练,如:“15x4=,14x5=、25x4=、24x5=”等。
四、要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有的是由干算理不清造成的等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错题积累起来,分析、辨别出错的原因,针对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1、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如: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题目中明明是写着128,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182,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x99+85=85x(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x(99+85),造成失误。再如,32x101=32x(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2、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
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如何使他们改正过来,这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次改了,下次还可能出现,甚至屡改屡犯,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了
(1)批改作业上下功夫,对每个学生的计算错误之处,标上符号或批上批语或打上“?”。
(2)举行小型竞赛。规定时间、题目,做完后马上对答案,让计算出错的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表扬做对的学生同时也表扬认真找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3)给学生讲清“计算”的意义,举实际应用的例子,讲计算的故事来说明计算的重要性,计算错误的笑话及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损失等,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设计相应的趣味练习,如:针对学生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小树生病了,请你赶快帮帮她。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养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在教学竖式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避免掉一些因为计算习惯而出的错。另外在教学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的时候,退位要给退1的十位上的数字戴上“小帽子”,而进1要在进位的那一位上写上小1。书写也要整洁干净,有的同学书写潦草导致自己计算的时候把数字看错了,这样的错误就很不应该了,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计算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对于学生除法的笔算,在计算中要求从最高位算起,并且要数位对齐,商的位置也要写正确,对齐,这样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