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作者】 袁 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崇文实验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篇优秀的作文,其题目、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都经过了认真的打磨。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大多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学生无法通过写作加深思考,甚至抵触思考。究其原因,是教师过多的干预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作文教学策略:立足课本,牢固语言基础;深入经典,拓展思想深度;强化逻辑,分明结构层次;感悟生活,增强逼真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作文的创新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只有充满个性魅力、超脱平凡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增长语文能力。
一、立足课本,牢固语言基础
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是作文的支撑。在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更重视讲解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但对于字词的感情色彩、运用情景却很少提及,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虽能堆积词汇,但却常有词不达意的现象。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化字词学习,学会在作文中理解并运用字词积累。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陀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字词进行情景化理解,让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词方法。比如,对于“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中的“奋勇搏斗”一词,学生原本的理解是这个词只能形容人而不能形容物,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到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拟人修辞,将陀螺比作人,以“奋勇搏斗”来表现陀螺游戏的激烈场面。对于“废物利用”一词,学生原本的理解是该词只能用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前后文,了解作者使用“废物利用”一词的语境。这样有助于学生生成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字词的意识。
二、深入经典,拓展思想深度
思想是写作的核心,是写作的根本指引。然而现实是多数小学生写作时只是在凑字数,他们下笔时并没有明确的立意方向和谋篇布局意识,因而学生作文中的文字详略安排是完全无意识的,这也是他们反感写作的原因之一。古往今来的写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琢磨其中的写作技巧,增强作文的可读性。例如,在学习古诗《凉州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教师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为基础,为学生拓展介绍古人对酒的独特感情,了解古人借酒浇愁,以酒为知己、为伴侣的传统,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酒”的深刻含义。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有关酒的作文时,就可以从酒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角度展开深刻论述,让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在讲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代战争的残酷,让学生认识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体会人类渴盼和平的共同心理。这样当学生写作有关战争的作文时,他们就能不局限于描写战争中的战斗场面,还可以引用古诗词表现人在战争中的矛盾心理,从而更深刻地体现战争的残酷。总之,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一座座宝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知识,让作文言之有物,更有思想深度。
三、强化逻辑,分明结构层次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写作时很想表达出丰富的意思,但在具体落笔时,他们却不能将作文的各部分关联起来,不能将自己丰富的经历和多样的感受具体地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更为理性地设置作文结构,划定段落层次,从而掌握有序地描写事件、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学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可以分为“海力布打猎救白蛇、龙王给海力布宝石、海力布得知即将发生灾难的消息、海力布告诉大家真相、海力布变成石头”五部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海力布救小白蛇决定了他能得到宝石,得到宝石决定了他知道灾难,知道灾难是他能将有关灾难的消息告诉大家的基础,而小白蛇对海力布的叮嘱又为海力布变成石头埋下了伏笔。这样分析以后,学生就会发现课文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相互嵌套的,作者先搭建了文章的框架,之后再以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具体填充每一个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结构,在写作时先列出提纲,然后用具体描写充实全文,以保证作文内容的丰富和逻辑层次的鲜明。
四、感悟生活,增强逼真效果
描写的真实性是作文能够吸引读者的基础。在写作中,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新奇而不顾事物的基本逻辑,描写的事物特点和相关场景脱离生活实际,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把握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但很多学生仅仅关注书本,希望从书本中获得写作秘诀,提高写作水平,这就使他们视野狭窄,知识僵化。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写作的意识,注重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写作素材,将令人感动的人物、事物、场景自然地融入作文之中,提高作文的可读性。
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走月亮》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生活的写作态度。《走月亮》描写的是作者和母亲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作者如何能把这样普通的场景写得津津有味呢?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生活气息,探求文章吸引读者的原因。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走月亮”时,不仅描写了月光,还对村头的大青树,乡间的小路、山草、野花、鹅卵石、小水塘等事物进行了描写,作者是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回忆童年生活,因而文中的月亮就成了引发作者回忆的媒介。学生可以学习作者以某一事物为媒介、利用丰富的联想描写相关事物的写法,在作文中大量地展现生活细节,让作品的每一处描写都真实可信,带给人具体的感知。这样教学也能扭转学生在写作时一味求新求奇,不顾生活实际的写作认知,让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创作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优秀作文。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顺应写作规律,教师要让学生从运用字词起步,在广泛阅读经典的基础上拓展思想深度,并掌握立意、构思、描写等具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涉及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多个维度的知识,学生若掌握了写作能力,也就抓住了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雷.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丁晓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作文的创新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只有充满个性魅力、超脱平凡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增长语文能力。
一、立足课本,牢固语言基础
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是作文的支撑。在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更重视讲解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但对于字词的感情色彩、运用情景却很少提及,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虽能堆积词汇,但却常有词不达意的现象。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化字词学习,学会在作文中理解并运用字词积累。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陀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字词进行情景化理解,让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词方法。比如,对于“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中的“奋勇搏斗”一词,学生原本的理解是这个词只能形容人而不能形容物,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到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拟人修辞,将陀螺比作人,以“奋勇搏斗”来表现陀螺游戏的激烈场面。对于“废物利用”一词,学生原本的理解是该词只能用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前后文,了解作者使用“废物利用”一词的语境。这样有助于学生生成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字词的意识。
二、深入经典,拓展思想深度
思想是写作的核心,是写作的根本指引。然而现实是多数小学生写作时只是在凑字数,他们下笔时并没有明确的立意方向和谋篇布局意识,因而学生作文中的文字详略安排是完全无意识的,这也是他们反感写作的原因之一。古往今来的写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琢磨其中的写作技巧,增强作文的可读性。例如,在学习古诗《凉州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教师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两句为基础,为学生拓展介绍古人对酒的独特感情,了解古人借酒浇愁,以酒为知己、为伴侣的传统,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酒”的深刻含义。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有关酒的作文时,就可以从酒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角度展开深刻论述,让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在讲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代战争的残酷,让学生认识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体会人类渴盼和平的共同心理。这样当学生写作有关战争的作文时,他们就能不局限于描写战争中的战斗场面,还可以引用古诗词表现人在战争中的矛盾心理,从而更深刻地体现战争的残酷。总之,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一座座宝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知识,让作文言之有物,更有思想深度。
三、强化逻辑,分明结构层次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写作时很想表达出丰富的意思,但在具体落笔时,他们却不能将作文的各部分关联起来,不能将自己丰富的经历和多样的感受具体地表达出来,这主要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更为理性地设置作文结构,划定段落层次,从而掌握有序地描写事件、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学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可以分为“海力布打猎救白蛇、龙王给海力布宝石、海力布得知即将发生灾难的消息、海力布告诉大家真相、海力布变成石头”五部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海力布救小白蛇决定了他能得到宝石,得到宝石决定了他知道灾难,知道灾难是他能将有关灾难的消息告诉大家的基础,而小白蛇对海力布的叮嘱又为海力布变成石头埋下了伏笔。这样分析以后,学生就会发现课文的结构是层层递进、相互嵌套的,作者先搭建了文章的框架,之后再以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具体填充每一个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结构,在写作时先列出提纲,然后用具体描写充实全文,以保证作文内容的丰富和逻辑层次的鲜明。
四、感悟生活,增强逼真效果
描写的真实性是作文能够吸引读者的基础。在写作中,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新奇而不顾事物的基本逻辑,描写的事物特点和相关场景脱离生活实际,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把握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但很多学生仅仅关注书本,希望从书本中获得写作秘诀,提高写作水平,这就使他们视野狭窄,知识僵化。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写作的意识,注重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写作素材,将令人感动的人物、事物、场景自然地融入作文之中,提高作文的可读性。
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走月亮》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生活的写作态度。《走月亮》描写的是作者和母亲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作者如何能把这样普通的场景写得津津有味呢?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生活气息,探求文章吸引读者的原因。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走月亮”时,不仅描写了月光,还对村头的大青树,乡间的小路、山草、野花、鹅卵石、小水塘等事物进行了描写,作者是以这些事物为依托回忆童年生活,因而文中的月亮就成了引发作者回忆的媒介。学生可以学习作者以某一事物为媒介、利用丰富的联想描写相关事物的写法,在作文中大量地展现生活细节,让作品的每一处描写都真实可信,带给人具体的感知。这样教学也能扭转学生在写作时一味求新求奇,不顾生活实际的写作认知,让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创作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优秀作文。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顺应写作规律,教师要让学生从运用字词起步,在广泛阅读经典的基础上拓展思想深度,并掌握立意、构思、描写等具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涉及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多个维度的知识,学生若掌握了写作能力,也就抓住了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雷.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丁晓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