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用本土材料丰富幼儿绘画活动

【作者】 蒋 秀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教工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又是美术老师们的困惑,尤其对于农村幼儿而言,他们对绘画艺术接触少且缺乏自信,因此如何利用农村这块沃土,就地取材,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绘画活动,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的。我园地处农村,拥有丰富的本土材料:石头、树枝、南瓜、玉米……孩子们总能在户外,家里,园里找到许多绘画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仅丰富了幼儿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能力,而且还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我们老师也在挖掘本土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化的成长。
  关键词:绘画活动;本土资源;绘画创作
  我园地处“泉河之柳、三市之嘉”的农村,孩子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每一位幼儿,他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身边的一切,时刻表现出兴趣。根据周边的自然地域特点,以及幼儿园的自身条件,我园充分利用周边的本土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绘画创作探究,结合我园《农耕文化》园本课程的大背景,老师们充分利用园里的树及花坛、柱子、楼梯、墙面、角落、玩具柜、走廊、美工室、种植园等不同的区域,与本土材料陶罐、松果、鹅暖石、粮食等巧妙结合,形成与小、中、大班年龄层次相适宜、充足、富有浓郁农耕气息和艺术气息的游戏空间。巧用这些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绘画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绘画活动的重要性
  1.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绘画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大量搜集,把孩子带到自然环境中,接触大自然,启发幼儿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孩子们看到幼儿园树下的鹅暖石,可以观察出大小、形状的不同;看到竹筛,发现直径的长短和竹筛大小的关系;各种豆类的颜色、大小、得出游戏玩法、规则的不同……在这些本土材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观察能力悄无声息的得到培养;在绘画创造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有目的、有方法的去观察——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等,观察能力得到质的的发展。
  通过观察才会更有目的的去搜集和整理素材,扩大视野,丰富幼儿想象力。小班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在实物小鸡小鸭的颜色是黄色,再将经验转移到颜料的黄色颜料上;中班孩子对实物与其他物体的相似性有联想,比如鹅暖石的形状像乌龟、兔子等;大班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在瓦罐上画出孔雀,会提出问题:孔雀今天吃东西了吗?有太阳吗?下雨了没?等,可以发现想象力更趋向于情境方面了。
  孩子们的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通过对本土环境的观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大胆表现,提升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创作绘画就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老师只是给孩子自由表达、自由探索事物、自由创作的机会。
  2.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每天都会洞察周围的世界,本土材料中的自然资源时刻吸引他们,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其形状、大小、色彩、亮度等变化,使用胳膊和身体加以辅助,运用美术材料创作出一副副理想的画,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在美术课的时候,小班孩子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慢慢的也就不愿意去尝试,对绘画越来越没信心,别人绘画他就捣乱……但对于农村的幼儿,当运用身边的陶罐、树枝等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绘画艺术不是高不可攀,就在身边,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3.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专注力。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年龄一般在3——6岁,专注力小班幼儿常常在5分钟左右,到了大班也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为了以后适应小学教育,做好幼小衔接,所以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也是非常的必要性。绘画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把大自然中的石头、瓦罐、树叶等材料,运用手中的画笔,通过不同的绘画内容、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融入主题情境,陶醉其中。很奇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小班孩子最长的可以坚持15分钟以上,大班孩子更是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整个绘画创作活动,让孩子身心愉悦,获得成长。
  4.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农村幼儿园周边的农作物种类多样、色彩独特,是绘画创作的绝好美术素材。只需给他们更宽松的想象空间,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就是艺术绘画创作,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情感也油然生发。
  二、如何运用本土材料开展美术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
  1.深入挖掘各种本土材料,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农村更是有农村的特色、特有的风俗民情,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融入这些本土资源的绘画活动中成为创作的主人,感受身边的美,生活的美。
  我们在开展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活动时,带领幼儿去附近的农村和田野里面寻找美术素材,如树木、花草、小河、小石头、稻草等等进行写生活动。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和饲养角,种植的辣椒、茄子、番茄……饲养的小鸡、小鸭、小兔……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绘画素材,便于幼儿随时随地的观察、写生、创作,在这里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写生、放风筝、游戏……这些活动既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也提高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这样的绘画活动中进一步的感知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巧用乡土材料,丰富绘画内容表现美
  (一)创设绘画墙面和主题绘画意境,激发绘画创作欲望。
  1.园级班级均设置一面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绘画墙。在幼儿园内总是有一块墙面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或大或小,旁边备有绘画工具,孩子可以在晨间自由活动,区角游戏时,或者是其他时候均可以自主的选择绘画工具,在墙面上进行绘画创作。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满足孩子们的绘画欲望。
  2.创设主题绘画意境,引导幼儿大胆联想。幼儿在使用本土材料石头、瓦罐、树脂等进行绘画创作时,老师会有意识的通过语言、动作、图片、视频、实地观摩等引导幼儿深入观察思考,在主题意境里面创作,孩子们更能鲜明地表达表现绘画主旨,丰富绘画内容。如:《嬉皮瓦罐》活动,各种大小形状的瓦罐摆在那里,用颜料、色彩去装饰,如何去构思呢?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现了形态各异的花瓶、笔筒,有卡通的动物、人物、花卉、风景画,幼儿随后或选择主题画《欢乐笔筒》,或选择《多肉花盆》……创作的立体绘画作品,呈现在美工室内,令来参观学习的同行、家长,莅临的领导惊讶!
  (二)利用自然物、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绘画内容。
  在幼儿园里背面有一个快乐种植园,每当蔬菜、水果长出来和粮食丰收时,老师和孩子们都无比激动:金黄的油菜、紫色的葡萄、椭圆的花生、青色与红色的辣椒、白色与红色的萝卜、弯弯的丝瓜等等,这些形状各异、色彩绚丽的蔬果正是孩子绘画创作活动的宝贝。引导孩子们观赏这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形状、颜色,自由作画、涂色。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还提高了幼儿辨别色彩、形状的能力。我们还将丝瓜、葫芦、草梗等绘上图案,涂上颜色装饰成了各种鸟窝、挂饰,既好玩,又可以布置教室,初步体验立体绘画带来的快乐。在一次亲子活动《宝葫芦》课上,我们充分利用园里的葫芦,激发家长和幼儿合作创意绘画,利用葫芦的形状,构思图案,画出了一个个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宝”葫芦,并将这些葫芦作品用于走廊装饰,通过这一节活动课家长和幼儿不仅了解了农作物的别样用途,更体会到了亲子合作的快乐。
  我们还利用自然景物,将幼儿园全景图、远处的山这些自然景色拍摄出来,投屏在电视上,让孩子们大胆的创意绘画;附近有古老的石桥,一副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写生画,更是令老师们惊叹!在《我心中的桥》这个活动中,带领孩子去参观附近的石桥,钢筋混泥桥,在观察写生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现代化的立交桥,创设情境:你长大了,为你自己设计一座家乡的桥,从而绘画出作品《我心中的桥》。在一个个活动中,幼儿兴致勃勃,创作的是那样的协调、有序。充分利用自然物、自然景色,不仅使幼儿丰富了绘画创作内容,也提升了幼儿绘画创作能力。
  (三)与园本课程联系,相互渗透,深度表现
  幼儿园大班组园本课程《赶集》主题活动时,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到集市上亲身体验集市上的物品、吆喝声、小吃等,于是就有了各个领域的活动。如科学活动《这些劳动工具,你认识吗》,语言活动《吆喝声声》……在体验、观察,解析这些赶集的园本课程资源后,又引出了艺术领域的绘画活动《轻舞竹筛》——把竹筛打磨,涂上水粉颜料,装饰成各种各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水粉画,再与早操结合,在农耕文化运动会中展示,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运动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整个活动中,绘画活动《轻舞竹筛》既是园本课程《赶集》的课程之一,又将各个领域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既让孩子在认知、观察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又促进园本课程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
  (四)展现幼儿作品,再度欣赏美
  我园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绘画活动课程、区角活动中的绘画活动、实践活动中的绘画欣赏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幼儿通过平面绘画、立体塑形绘画、本土材料绘画粘贴、废旧材料利用等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当他们创作的“精品”成功时,都情不自禁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脸上布满了喜悦和成功感。于是幼儿园的美工室里从墙上到展示台上,到处是孩子们的作品,他们随时随地的去欣赏;幼儿园利用亲子游戏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园门口、操场上既有悬挂的绘画作品,又有随处可见的《花园石头记》等作品,家长们都惊叹孩子们的创意和绘画水平,受到家长的好评,更增添了孩子们的欢喜和自豪。
  我园地处农村,在长期的日常绘画活动过程中,巧用农村的本土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绘画平面、立体材料,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给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泉,带来了本土化的特色,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绘画创作的独有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琪:《挖掘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教育现代化》,2005年10期.
  [2]余长荣:《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西部素质教育》,2016(9).
  [3]程家福:《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