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作者】 李 惠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校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效的历史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气氛的教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心情愉悦。因此,学生积极有效的地投入到学习课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导入;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普及日益增多,运用生活化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逐渐在历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实施。
  一、通过历史情境进行导入教学
  历史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历史老师将特定的历史发生背景和条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初中生,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氛围中,身临其境感受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鼓励他们以宏观的历史角度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初中历史老师通过历史情境的课堂导入教学,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精神,继而调动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互动的效果。
  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历史教学情境和资料。学生们只有在最佳的历史教学情境中,才能进一步完成对章节历史知识的学习,通常来说,初中历史老师选择的历史教学情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教师选择历史图片进行历史情境的联想,进而锻炼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反思,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另一方面,历史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者电影影片的形式,鼓励学生们在动态的影像记录中,发现和思考相关的历史细节,从而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历史课文学习。例如,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古代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选择历史图片、历史影像、历史文物等形式,鼓励学生们借助课堂导入的图文影像类资料进行课堂强化记忆,并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对上溯历史资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初中历史老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们以活动的形式来参与或者表演历史情境,以历史情境重现的形式亲身感受和体验当时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利益角度,继而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历史学习观和历史价值观。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学生们楚汉之争的历史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语文课文中的鸿门宴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们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从楚汉两大阵营的不同利益出发,让学生们自我表演、自我评析,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历史课堂的情境活动中,不仅可以巩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能提高整个课堂导入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化导入法,拓展认知视野
  故事化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新课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课外的知识内容,如讲解事件主人公的人生,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构建丰富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但教师所讲的故事要符合史实的真实性,不能是虚构的故事,更不能是野史的内容,以免对学生形成误导。故事化导入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技巧,因其具有较好的资源性,常为初中教师所使用,在实际课堂中也能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宋朝”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出几个自己知道的宋朝的著名词人,学生说出了李清照、苏轼、柳永、周邦彦、辛弃疾、陆游等。宋朝的词文化最早来源于市井,是配曲演唱的词作,而柳永则是市井文化的代表人。教师向学生讲述了关于柳永的故事,柳永在上京赶考时屡试不第,于是忿忿的写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不如填词去”。原本想要给柳永功名的皇帝看到了这首词以后,在柳永的卷面上朱笔御批了“且去填词”四个字。柳永之后就在市井中为歌妓写词,还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于是宋朝的市井词文化在柳永等人的带领下才能达到顶峰。
  三、影像导入
  影像是比图文更直观的导入手段,现在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大家都喜闻乐见。所以用影像资料导入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五四运动这一课,就引用了陈道明主演的经典电影《我的一九一九》,在法庭辩论中的部分,学生看的全神贯注,完全被内容所吸引,通过影片交代了五四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从而引发五四运动的学习。本节课下来,学习效果特别好。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知识记忆也牢固,从而达到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四、温故知新导入
  在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忆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不断的受到外来侵略,同时中国的各个阶级也探索过救国救民的道路,比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清政府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两次运动因自身局限性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抵抗派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维新改良、革命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历史课堂教学导论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有意识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有效性导入成功,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高度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通过导入生活化元素,增强历史课的魅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