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背景下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作者】 毛本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校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所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有效探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与技能,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丰富语文写作素材,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完善作文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来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在文章中要善干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培养,应当以学生目前的写作情况为主,并且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写作激情,提升写作乐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在作文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展开,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能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思想。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H子”等。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笔者极为垂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拟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來,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XX》不如改写成《和XX说说心里话》《XX您了解我吗?》等等。
  二、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是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很大的依赖,他们会认为反正老师会教模板,我只要记住就可以了,使学生自主的创作能力下降。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解放。在作文课中,一般分为指导课和讲评课。指导课就是学生自己写,遇到问题老师可以给予提示,在这个课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不限题材、格式、内容,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他们会更乐于写作。
  四、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
  平时利用语文课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读书时做好批注。平时在生活有感就写,多写日记、周记,生活感悟。作为(下转第26页)(上接第27页)练笔的主阵地,应该是作文课了,作文课一般为两节连上,我一般用十五分钟对上次习作进行点评,选出写最好的一篇来共同赏析,选出有代表性写作缺陷的作文一篇,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修改。用二十五分钟时间对本次要写的作文进行作前指导。指导完以后,我会让学生现场作文竞赛,决不拖到课后,在习作时,要求独立完成,考试化训练,打消一切想抄袭的念头,做到训练的实效性和实战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遇到作文,下笔就很自然了。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一定大有可为——作文评讲“大有文章”。希望作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问题,希望“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为过去不会太远,希望真正实现“快乐作文”的日子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