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作者】 柳 科
【机构】 新疆和因地区墨玉县喀拉喀什镇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构建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并及时运用所学进行写作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展开全面化探讨,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更新,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学形式优化,从而打造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质量语文课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讨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读与写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写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课程中,读书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进而使之得到良好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时发现,部分语文课堂还未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的目标。一方面,一些教师未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或是单一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或是定期展开写作训练,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难以将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技巧合理地转化为写作经验,他们掌握的语文知识也难以运用在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读写结合的方法单一或不恰当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亮点,一部分教师虽具备读写结合的意识,但是他们更倾向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成绩,这就使得他们采用单一的读写结合方法,让学生背诵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而没有指导学生真正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审美技巧等。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相割裂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另类演绎文本,实现情感渗透
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是极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教材中,还要定期开展各类语文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内心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教师要将读写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要让学生读出情感、写出情感,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在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创新,加深对课文的掌握,使情操得到陶冶,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是带有情节的,教师要把握契机,换一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课文中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参与课本剧表演,扮演相应的角色,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情感认知,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写作做铺垫。
(二)小组交流,互享批注内容
当学生完成批注任务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批注的内容,并从“选词是否精准”“分析是否契合逻辑”“解读是否深刻”等角度,展开互评互改活动,最终明确自己在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遗漏点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针对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得出的结果,教师可将他们修改后的批注搜集起来,集中分析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优势与劣势,然后组织专门的评讲活动,以此凸显写作对于阅读的助推价值。
(三)项目探索,增强文化素养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尤其是在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到了关键位置。为完成这一培养任务、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化探索任务,从语文教学内容中选取国学经典、古诗词等作为项目探索的主要素材,围绕着“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主题创建项目化教学体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度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围绕着议题搜集材料、整合信息、得出结论,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要求他们书写项目报告,记录本组的探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如此,学生便能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开阔自身的眼界。
(四)讲解阅读中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把握技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初中语文教师同样要立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恰当调整。教师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充实写作素材,更要确保他们能够有效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写作手法完成写作要求,从而提升作文中语言应用的流畅度、生动性。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充分立足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于阅读素材中写作方法的深度剖析,带领他们在完成阅读的同时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五)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现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对评价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总评,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反馈。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最后,要注意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问题。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的教学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对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教师也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推动行业以及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栾文涛.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23):76-78.
[2]张国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学周刊,2021(6):51-52.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讨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读与写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写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课程中,读书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进而使之得到良好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时发现,部分语文课堂还未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的目标。一方面,一些教师未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或是单一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或是定期展开写作训练,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难以将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技巧合理地转化为写作经验,他们掌握的语文知识也难以运用在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读写结合的方法单一或不恰当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亮点,一部分教师虽具备读写结合的意识,但是他们更倾向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成绩,这就使得他们采用单一的读写结合方法,让学生背诵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而没有指导学生真正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审美技巧等。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相割裂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另类演绎文本,实现情感渗透
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是极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教材中,还要定期开展各类语文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内心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教师要将读写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要让学生读出情感、写出情感,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在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创新,加深对课文的掌握,使情操得到陶冶,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是带有情节的,教师要把握契机,换一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课文中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参与课本剧表演,扮演相应的角色,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情感认知,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写作做铺垫。
(二)小组交流,互享批注内容
当学生完成批注任务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批注的内容,并从“选词是否精准”“分析是否契合逻辑”“解读是否深刻”等角度,展开互评互改活动,最终明确自己在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遗漏点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针对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得出的结果,教师可将他们修改后的批注搜集起来,集中分析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优势与劣势,然后组织专门的评讲活动,以此凸显写作对于阅读的助推价值。
(三)项目探索,增强文化素养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尤其是在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到了关键位置。为完成这一培养任务、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化探索任务,从语文教学内容中选取国学经典、古诗词等作为项目探索的主要素材,围绕着“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主题创建项目化教学体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度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围绕着议题搜集材料、整合信息、得出结论,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要求他们书写项目报告,记录本组的探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如此,学生便能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开阔自身的眼界。
(四)讲解阅读中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把握技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初中语文教师同样要立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恰当调整。教师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充实写作素材,更要确保他们能够有效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写作手法完成写作要求,从而提升作文中语言应用的流畅度、生动性。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充分立足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于阅读素材中写作方法的深度剖析,带领他们在完成阅读的同时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五)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现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对评价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总评,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反馈。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最后,要注意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问题。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的教学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对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教师也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推动行业以及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栾文涛.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2(23):76-78.
[2]张国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学周刊,2021(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