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核心素养引领下让音乐融入美术课堂

【作者】 庞 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第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标对于一些课程教学提出了跨学科融合交叉的要求。美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小学美术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如何走进美术课堂,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隨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应,课程改革日益深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一些课程教学提出了跨学科融合交叉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美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逐渐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很难想像,一个文化修养不高,艺术取向单一的美术教师能够上好一堂优质的美术课。把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元素引入美术课堂,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教育能力,无疑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激发内驱力
  美术和音乐都是注重感受、领悟与创新的课程,在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时,我们通常会习惯用“画面感”来形容,而看到极为传神的美术作品时,我们会用到“韵律感”来形容作品的灵动性,这正是两点的共通点所在,两者为创作者艺术理念的体现,对于人的审美与思想也同样有着熏陶的作用。
  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学习。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听到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提高感染力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美术则属于视觉艺术“音画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便是美术与音乐相融合的体现。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达到视觉与听觉同步重陶的艺术表现效果,使得欣赏者能够在倾听曼妙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充分感受到音乐中所要传达的优美意境,借以陶怡学生的情感。
  孩子都喜欢音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兴趣持续时间也很短,在画画的时候时常会很不自觉地哼起歌曲,宁静的音乐容易使人平静下来,并且产生一定的幻想。在一些国画课的教学时,除了看书本上的范作之外,还可以以音乐作为衬托,选用一些比较古典的音乐,比
  如古筝曲古琴曲等,这些幽远的曲子容易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意境中去,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中国画的意境赋予新的理解。另外,在学生绘画的时候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静下心来画画,有一个良好的作画环境,作品的质量也相应有所提高。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
  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而生动,学生充分的想象,思维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在音乐的律动中不断流露出来,避免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
  三、音乐融入美术课堂培养观察力
  一个人若欲步入艺术殿堂,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理想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讲授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雅拙而生动,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自由挥洒、大胆创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声形并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
  四、音乐融入美术课堂培养想象力
  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可见,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手段。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从音乐中联想到画面,由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同,联想到的也千差万别。同一首乐曲,有的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有的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学生有了美的想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作品就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了。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自然美和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创造不是生活中的原样照搬,不是记忆的重现,而是在观察、回忆、联想、幻想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和取舍,发展创造形成有价值的思维结晶。而美术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发儿童的创造力。音乐凭借着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音响,能直接迅速地通过听觉作用于儿童的大脑,引起情绪共鸣,发展审美情感,培养创造能力。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节拍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既稚拙、粗犷,又浑厚、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童趣盎然、气韵生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音乐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还是不太多。一般传统的美术教室都是鸦雀无声的。其实优秀音乐的魅力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广阔空间。激发艺术的振撼,产生情感的共鸣。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鲜明的空间性,静止性;音乐则具有鲜明的时间性,流动性,美术与音乐一静一动,动静相宜;二者融合教学,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幻想。美术与音乐的联姻,课堂显出生机勃勃的教学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将无形的流动的音乐旋律,凝固为画。最后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我们尝试把音乐融入美术课堂,开展“听音乐、画音乐”的活动。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洞开,通过图音并茂、视频音频双重组合的多层视角及多方的互通和转换,为学生搭建审美的桥梁,引导他们将美术线条色彩与音乐旋律节奏紧密结合起来。在耳听音乐,心驰四方的同时,手执画笔呈现音乐表现出来的意境。通过各种线条与色彩搭配、淋漓尽致地彰显音乐和美术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