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课堂中的对话艺术
【作者】 陈 静 杨伟廷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生活中一些错综复杂的事情的时候,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我们只有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认识他们的世界。那么,你和孩子之间才会有对话,有碰撞。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开放的和建设性的交流方式,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究和探索课程内容时的开放性沟通与讨论。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对话式”教学,发生在对话双方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中,发生在对话双方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发生在对话双方认知世界里具有启发性与争议性的问题中。
关键词:童心;对话
课堂对话是一门语言艺术,对话式教学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如何让儿童的天性得以尊重,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让烂漫、纯洁的艺术之花在孩子的心中绽放。
一、拥有童心,善于倾听和回应,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儿童从本质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童心意味着创造性,童心意味着开放性。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净土,孩子的艺术世界永远是一个充满了“美好、善良”的世外桃源。在艺术世界里,童心可赋予任何事物以鲜活的生命,使之彰显情感的色彩与鲜明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心灵的沟通,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心灵来碰撞学生的心灵,用孩子稚嫩的视角来认识学生的世界。
记得在《一张奇特的脸》一课中,有一个孩子把妈妈的脸画成了紫色,班里其他孩子都笑话他,说他是色盲,他却非常委屈地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妈妈的脸就是紫色的,因为她怕我冷,把衣服脱给了我,她的脸被冻得发紫了。”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的我也哽咽对全班孩子说:“我们把掌声送给小明,他有一个如此爱他的妈妈,他也非常地爱他的妈妈。”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应该始终保持敏锐的听觉和理解能力,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和观点,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和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感。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你和孩子间的对话将会更加自然、愉快和有效。
二、理解童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冷静面对孩子的“反常”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就需要用心来感悟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反常”,帮助孩子在艺术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使学生内心感到安全、愉悦。
一次美术课上,淘气的他看到几瓶彩色墨水,那些瓶子对他有一种极大的诱惑。忍不住打开瓶子,在画板上随意地喷洒,弄得到处都是墨水污渍,教室里变得脏乱不堪。当我看到这一切,虽说惊呆了,但看到那绚丽的色彩、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惊叹地说:“啊,我看到了杰克逊·波洛克。”后来,这位孩子在课堂上不再“捣蛋”了,静静地上课,有时还会从脑袋里迸发出一些奇特的想法。只有在课堂对话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表现方式,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建立互信和互助的氛围,孩子的“反常”便会迎刃而解。
三、走进童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孩子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位世界级艺术大师,“花了一辈子学习怎么像孩子一样画画。”因为孩子所描绘出的稚拙美,是无法复制与修饰的,那是孩子们幼稚,单纯,心灵纯净的表现。正如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记得在一次艺术创作时,有一个孩子画了一条火龙。她非常满意地欣赏着自己描绘的火龙。旁边另一个孩子惊讶地说到:“你的龙怎么只有两颗牙呀?”这时,我也好奇地凑过去看。当真,威武的龙头上画着两颗短小的门牙。本来威武的龙在两颗门牙的衬托下,反而多了一分可爱,少了一分霸气。我聆听着孩子的话语:“这条龙还在换牙呢!”看着孩子幼稚的神情,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庆幸自己狭隘的思维没有伤到孩子的天真与无邪。沉默中让我看到画中折射出的童心、童趣,是我所无法想到的。如果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就不会有一条憨憨的小龙出现。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大师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不为常人所看懂的符号表达着他们的艺术感受,比如达芬奇、毕加索,或是米罗、蒙德里安,是他们乐意俯下身来向儿童学习,从儿童的视角看不一样的世界,用儿童的童心提炼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创作艺术。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他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孩子的想法和观点被尊重和重视。只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增强了,他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创作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课堂对话是一种相互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善于倾听和回应,通过互相问答、讨论等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课堂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总之,课堂对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童心;对话
课堂对话是一门语言艺术,对话式教学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如何让儿童的天性得以尊重,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让烂漫、纯洁的艺术之花在孩子的心中绽放。
一、拥有童心,善于倾听和回应,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儿童从本质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童心意味着创造性,童心意味着开放性。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净土,孩子的艺术世界永远是一个充满了“美好、善良”的世外桃源。在艺术世界里,童心可赋予任何事物以鲜活的生命,使之彰显情感的色彩与鲜明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心灵的沟通,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心灵来碰撞学生的心灵,用孩子稚嫩的视角来认识学生的世界。
记得在《一张奇特的脸》一课中,有一个孩子把妈妈的脸画成了紫色,班里其他孩子都笑话他,说他是色盲,他却非常委屈地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妈妈的脸就是紫色的,因为她怕我冷,把衣服脱给了我,她的脸被冻得发紫了。”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的我也哽咽对全班孩子说:“我们把掌声送给小明,他有一个如此爱他的妈妈,他也非常地爱他的妈妈。”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应该始终保持敏锐的听觉和理解能力,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和观点,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和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感。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你和孩子间的对话将会更加自然、愉快和有效。
二、理解童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冷静面对孩子的“反常”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就需要用心来感悟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反常”,帮助孩子在艺术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使学生内心感到安全、愉悦。
一次美术课上,淘气的他看到几瓶彩色墨水,那些瓶子对他有一种极大的诱惑。忍不住打开瓶子,在画板上随意地喷洒,弄得到处都是墨水污渍,教室里变得脏乱不堪。当我看到这一切,虽说惊呆了,但看到那绚丽的色彩、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惊叹地说:“啊,我看到了杰克逊·波洛克。”后来,这位孩子在课堂上不再“捣蛋”了,静静地上课,有时还会从脑袋里迸发出一些奇特的想法。只有在课堂对话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表现方式,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建立互信和互助的氛围,孩子的“反常”便会迎刃而解。
三、走进童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孩子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位世界级艺术大师,“花了一辈子学习怎么像孩子一样画画。”因为孩子所描绘出的稚拙美,是无法复制与修饰的,那是孩子们幼稚,单纯,心灵纯净的表现。正如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记得在一次艺术创作时,有一个孩子画了一条火龙。她非常满意地欣赏着自己描绘的火龙。旁边另一个孩子惊讶地说到:“你的龙怎么只有两颗牙呀?”这时,我也好奇地凑过去看。当真,威武的龙头上画着两颗短小的门牙。本来威武的龙在两颗门牙的衬托下,反而多了一分可爱,少了一分霸气。我聆听着孩子的话语:“这条龙还在换牙呢!”看着孩子幼稚的神情,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庆幸自己狭隘的思维没有伤到孩子的天真与无邪。沉默中让我看到画中折射出的童心、童趣,是我所无法想到的。如果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就不会有一条憨憨的小龙出现。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大师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不为常人所看懂的符号表达着他们的艺术感受,比如达芬奇、毕加索,或是米罗、蒙德里安,是他们乐意俯下身来向儿童学习,从儿童的视角看不一样的世界,用儿童的童心提炼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创作艺术。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他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孩子的想法和观点被尊重和重视。只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增强了,他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创作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课堂对话是一种相互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善于倾听和回应,通过互相问答、讨论等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课堂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总之,课堂对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