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 谢 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双减”政策的颁布为背景,对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作业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加以检测,同时也能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然而,目前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影响作业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双减”政策的目标的达成。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作业布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初中教师每次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都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同时,学生在与他人探讨、用各种方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身的合作与动手能力也会获得同步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学生认识某一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初中语文教学还要讲究一个“活”字,即通过理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理论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直觉。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这些知识经过长期的积淀与传承,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及知识累积程度的培养。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相关的情境条件,让学生可以自我分析相关问题,并运用自身已有的语文知识自觉主动地去解决该问题。长期如此,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学生在解决语文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出现懒散的状态,甚至有的学生只为完成作业任务,通过网络等方式去抄袭答案,导致语文作业缺乏实效性。而对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合理设计语文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相关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夯实语文基础。
二、当前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单一,重复性与机械性较强,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学生在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忽略这一因素,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并未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对素|教育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1.提高作业的综合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为提高作业的综合性,首先,教师应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加以整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积累生活资源,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以《太空一日》为例,在完成本课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如,全球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该策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语文学科知识涉及范围较广,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在针对本课内容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内容的同时,查阅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该策略能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历史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2.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通常采用抄写、背诵、翻译等形式,此类作业较为单一,因此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以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作业。
以《醉翁亭记》为例,在讲解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改变作业设计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通过画图或制作简单视频的方法来展示对本篇文章的理解。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自身的特长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擅长音乐的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后,则可根据自身的理解创作简单的音乐。以音乐来体现文章意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确保其能以愉悦的心情完成课后作业。
3.提供作业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特殊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范围,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拓展作业的外延,提高作业的开放性。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元素引入课后作业,如电影、报纸等,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以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知识》为例,教师首先可向学生讲解字词的规范用法,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选择搜集经典的广告语、宣传语等,并对其独特之处进行分析,也可鼓励学生搜集广告牌、报刊中涉及的错别字,并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此类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规范学生的语言,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促进其语文水平的提升。
4.提高作业的层次性
受天赋、环境、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性格、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作业的层次性,以确保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教师可将语文作业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等级,对于后进生而言,基础型作业能够帮助其夯实基础,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而言,拓展型与探究型作业能够满足其拓展和挑战高难度的需求,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三大层次的作业:朗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摘抄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关于周亚夫的其它典型事迹。确保作业的层次性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有效保障。
5.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为了丰富作业形式,教师有必要引入实践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增加感情体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引入生活和实践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达到丰富作业形式的目的。以《新闻两则》为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并完成采访、新闻的撰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新闻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丰富自身的经验,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为后期的写作学习积累素材。
四、结束语
在新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双减”政策理念,不断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综合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保语文作业设计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一松.“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81-183.
[2]张洁.“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的有效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15-17.
[3]鲍文蔚.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6):69-71.
[4]王志明.“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初中语文作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2):44-45.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加以检测,同时也能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然而,目前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影响作业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双减”政策的目标的达成。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作业布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初中教师每次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都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同时,学生在与他人探讨、用各种方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身的合作与动手能力也会获得同步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是学生认识某一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初中语文教学还要讲究一个“活”字,即通过理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理论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直觉。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这些知识经过长期的积淀与传承,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及知识累积程度的培养。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相关的情境条件,让学生可以自我分析相关问题,并运用自身已有的语文知识自觉主动地去解决该问题。长期如此,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学生在解决语文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出现懒散的状态,甚至有的学生只为完成作业任务,通过网络等方式去抄袭答案,导致语文作业缺乏实效性。而对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合理设计语文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相关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夯实语文基础。
二、当前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单一,重复性与机械性较强,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学生在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忽略这一因素,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并未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对素|教育目标的达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1.提高作业的综合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为提高作业的综合性,首先,教师应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加以整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积累生活资源,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以《太空一日》为例,在完成本课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如,全球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该策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语文学科知识涉及范围较广,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在针对本课内容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内容的同时,查阅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相关的历史事件,该策略能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历史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2.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通常采用抄写、背诵、翻译等形式,此类作业较为单一,因此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以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作业。
以《醉翁亭记》为例,在讲解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改变作业设计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通过画图或制作简单视频的方法来展示对本篇文章的理解。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自身的特长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擅长音乐的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后,则可根据自身的理解创作简单的音乐。以音乐来体现文章意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确保其能以愉悦的心情完成课后作业。
3.提供作业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特殊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范围,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拓展作业的外延,提高作业的开放性。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元素引入课后作业,如电影、报纸等,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以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知识》为例,教师首先可向学生讲解字词的规范用法,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选择搜集经典的广告语、宣传语等,并对其独特之处进行分析,也可鼓励学生搜集广告牌、报刊中涉及的错别字,并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此类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规范学生的语言,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促进其语文水平的提升。
4.提高作业的层次性
受天赋、环境、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性格、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作业的层次性,以确保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教师可将语文作业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等级,对于后进生而言,基础型作业能够帮助其夯实基础,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而言,拓展型与探究型作业能够满足其拓展和挑战高难度的需求,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三大层次的作业:朗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摘抄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关于周亚夫的其它典型事迹。确保作业的层次性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有效保障。
5.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为了丰富作业形式,教师有必要引入实践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增加感情体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引入生活和实践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达到丰富作业形式的目的。以《新闻两则》为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并完成采访、新闻的撰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新闻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丰富自身的经验,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为后期的写作学习积累素材。
四、结束语
在新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双减”政策理念,不断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综合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保语文作业设计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一松.“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81-183.
[2]张洁.“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的有效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2(18):15-17.
[3]鲍文蔚.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6):69-71.
[4]王志明.“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初中语文作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