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杨叶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听、说、读、写是所有语言类学科的基础功,也是基于语言不同方面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学习外语时,需要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综合培养其能力,避免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成为语言学习中的“坡脚”。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初中英语,深入探讨基于当下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初中英语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应当如何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写相对于听、说、读而言要更难一些,因为听、说、读中各项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将在写中综合的展示出来。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会不自觉地以学习成绩为主,对于写作,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既无法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会影响自己对于英语的兴趣,逐步开始厌恶或惧怕写作。
二、 现阶段写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初中英语阶段,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其一是中式英语泛滥,其二是逻辑不严谨,其三是词汇量相对较为匮乏,三个问题相互局限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中式英语
学生本身能够真正接触到的英语对话环境不多,这就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较好地形成英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当面对一道作文题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基于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对于文章进行整体的构思,然后再以“汉译英”的方式,完成整个文章的写作。在这一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写作情况。最常见的就是由于语序差异出现的中式英语问题,如“During the summer term we would play cricket at the village ground.”这句话,学生在写作时,就会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就会先写地点,再写内容,语序上的错误就很容易导致语法上形成错误。
除此之外,对于词汇量积累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无话可说,借助中式英语来代替的现象也不少见,通常是学生通过对于中文词汇进行直译,来完成文章的写作,如“没门”这个词,作为中文是“不可能”“没办法”的意思,很多学生在用这个词时,由于词汇量不足,就将其直译为“no door”而不是“no way”。如果对于学生的中式英语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就可能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错误的惯性思维,导致这些错误经常出现在文章当中。
(二)逻辑不严谨
逻辑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将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条理化地梳理,在实际写作时很随意,想到什么写什么,导致文章完成后主次逻辑混淆,让人不明所以。如在英语教材中,有关于“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相关教学内容,部分教师会基于这个题材内容,开展对应的写作训练,然而学生通常呈现联系到自己的假期,就会阐述一些“流水账”来说明自己的假期如何度过,而忽视了“where”。
另一方面同样是基于词汇量的问题,由于一部分学生个人的基础相对较差,词汇量比较匮乏,写作困难,为了凑字数,就将同样的内容翻来覆去地反复写,导致文章本身并没有什么逻辑,只是简单的句子堆砌。
(三)词汇量
词汇量是写作的根本,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学习能力有不同的表现力。因此,有的学生学得较好,词汇量积累得较多,有的学生词汇量积累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应用的更少,只能通过简单句堆砌出一篇文章,对于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还阻碍了自己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还有一种情况,即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记忆并不牢靠,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拼写错误很多单词,或对于单词的理解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胡乱应用,导致在实际写作中,不仅没有提升自己的写作成绩,反而因此扣分。
三、 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写作能力有实质性的提升。
(一)从听、说、读入手
听、说、读既是学生同样需要关注和培养的能力,同时又是写作能力的铺垫,借助听、说、读,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英语语感与外语逻辑思维,进而在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中式英语或逻辑上的问题。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要对于听、说、读分别进行能力上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联动性,将其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语言学习系统。首先,在进行与听力有关的训练,教师可以在早读或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左右,为学生播放一些范文听力素材,练习学生听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于英语的语言敏感性,通过课堂的考查或提问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听力的关注度,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其次在口语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或三到六人形成学习小组,完成各种口语对话的训练,并强化学生对于运用外语沟通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能够将一些比较简单或最近学习的新的短语或句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最后,在读的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读。部分学生担心自己单词发音不标准,有口音等,很多时候都是默读或小声读,害怕被教师发现问题而受到批评,然而学生越不读,越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对于自己听力、阅读能力都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嘴读出来,通过读来完成对于自己问题的“自究”,及时地改正,从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和语言习惯。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文本,也可以是其他范文,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的教学进度,寻找与教学进度相契合的范文文本,让学生在平常阅读,或在课上,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读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大声读的教学互动中来,通过读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从仿写到独立完成
对于学生,开始接触八十词到一百五十词左右的文章时,都会存在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情况,这一情况与自身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相关,也与学生写作思维没有有效拓展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仿写能力的培养,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仿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并学会一些句型的使用,能够熟练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到实际中,仿写的文章可以主要围绕教材文本来展开,因为教材中文本素材相对比较经典,写对于单词、短语、语法的运用都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经典例句或段落进行仿写或改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词汇、短语与语法的运用,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仿写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强化逻辑思维,加深记忆的过程,对于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从句到段到文章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心急”,还有吃透词汇或语法,就将其运用,既容易形成错误的逻辑思维,难以纠正,也容易影响整体的发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文章的写作,即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再从段落到文章,循序渐进,而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文章而言,首段往往阐述了中心思想,对于段落而言,首句往往是段落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基于写作,还是对于写作的理解,都要遵循基本的逻辑顺序。
除了遵循顺序外,还要学会对于写作技巧的使用,来为文章增添色彩。而对于英语写作技巧而言,实际上与语文写作的技巧相似,整体都是强化文章的逻辑结构,运用较为复杂的语法和词汇,来完成对于文章内容的增色。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三段论”入手,引导学生将自己要写的文章划分为三段,分别写作,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且运用一定的句子衔接起来,在段落内容阐述上,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连词,来起到衔接内容的作用。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要结合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别落实,并将其能力联系在一起,相互辅助相互提升来实现的,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从思维和实训的进步,从而从基础开始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兰.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3):72-74.
[2]陆志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15):44.
[3]钟艳梅.创设英语情境 激发写作热情[J].校园英语,2016(35):139.
[4]刘更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8(1):58-59.
[5]赵延林.浅析如何加强初中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6(3):162.
[6]黄挟治.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8(8):133.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写相对于听、说、读而言要更难一些,因为听、说、读中各项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将在写中综合的展示出来。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会不自觉地以学习成绩为主,对于写作,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既无法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会影响自己对于英语的兴趣,逐步开始厌恶或惧怕写作。
二、 现阶段写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初中英语阶段,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其一是中式英语泛滥,其二是逻辑不严谨,其三是词汇量相对较为匮乏,三个问题相互局限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中式英语
学生本身能够真正接触到的英语对话环境不多,这就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较好地形成英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当面对一道作文题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基于中文的语言逻辑习惯,对于文章进行整体的构思,然后再以“汉译英”的方式,完成整个文章的写作。在这一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写作情况。最常见的就是由于语序差异出现的中式英语问题,如“During the summer term we would play cricket at the village ground.”这句话,学生在写作时,就会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就会先写地点,再写内容,语序上的错误就很容易导致语法上形成错误。
除此之外,对于词汇量积累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无话可说,借助中式英语来代替的现象也不少见,通常是学生通过对于中文词汇进行直译,来完成文章的写作,如“没门”这个词,作为中文是“不可能”“没办法”的意思,很多学生在用这个词时,由于词汇量不足,就将其直译为“no door”而不是“no way”。如果对于学生的中式英语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就可能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错误的惯性思维,导致这些错误经常出现在文章当中。
(二)逻辑不严谨
逻辑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将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条理化地梳理,在实际写作时很随意,想到什么写什么,导致文章完成后主次逻辑混淆,让人不明所以。如在英语教材中,有关于“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相关教学内容,部分教师会基于这个题材内容,开展对应的写作训练,然而学生通常呈现联系到自己的假期,就会阐述一些“流水账”来说明自己的假期如何度过,而忽视了“where”。
另一方面同样是基于词汇量的问题,由于一部分学生个人的基础相对较差,词汇量比较匮乏,写作困难,为了凑字数,就将同样的内容翻来覆去地反复写,导致文章本身并没有什么逻辑,只是简单的句子堆砌。
(三)词汇量
词汇量是写作的根本,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学习能力有不同的表现力。因此,有的学生学得较好,词汇量积累得较多,有的学生词汇量积累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应用的更少,只能通过简单句堆砌出一篇文章,对于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还阻碍了自己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还有一种情况,即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记忆并不牢靠,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拼写错误很多单词,或对于单词的理解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胡乱应用,导致在实际写作中,不仅没有提升自己的写作成绩,反而因此扣分。
三、 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写作能力有实质性的提升。
(一)从听、说、读入手
听、说、读既是学生同样需要关注和培养的能力,同时又是写作能力的铺垫,借助听、说、读,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英语语感与外语逻辑思维,进而在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中式英语或逻辑上的问题。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要对于听、说、读分别进行能力上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联动性,将其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语言学习系统。首先,在进行与听力有关的训练,教师可以在早读或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左右,为学生播放一些范文听力素材,练习学生听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于英语的语言敏感性,通过课堂的考查或提问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听力的关注度,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其次在口语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或三到六人形成学习小组,完成各种口语对话的训练,并强化学生对于运用外语沟通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能够将一些比较简单或最近学习的新的短语或句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最后,在读的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读。部分学生担心自己单词发音不标准,有口音等,很多时候都是默读或小声读,害怕被教师发现问题而受到批评,然而学生越不读,越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对于自己听力、阅读能力都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嘴读出来,通过读来完成对于自己问题的“自究”,及时地改正,从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和语言习惯。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文本,也可以是其他范文,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的教学进度,寻找与教学进度相契合的范文文本,让学生在平常阅读,或在课上,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读文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大声读的教学互动中来,通过读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从仿写到独立完成
对于学生,开始接触八十词到一百五十词左右的文章时,都会存在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情况,这一情况与自身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相关,也与学生写作思维没有有效拓展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仿写能力的培养,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仿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并学会一些句型的使用,能够熟练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到实际中,仿写的文章可以主要围绕教材文本来展开,因为教材中文本素材相对比较经典,写对于单词、短语、语法的运用都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经典例句或段落进行仿写或改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词汇、短语与语法的运用,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仿写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强化逻辑思维,加深记忆的过程,对于后续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从句到段到文章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心急”,还有吃透词汇或语法,就将其运用,既容易形成错误的逻辑思维,难以纠正,也容易影响整体的发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文章的写作,即从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再从段落到文章,循序渐进,而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文章而言,首段往往阐述了中心思想,对于段落而言,首句往往是段落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基于写作,还是对于写作的理解,都要遵循基本的逻辑顺序。
除了遵循顺序外,还要学会对于写作技巧的使用,来为文章增添色彩。而对于英语写作技巧而言,实际上与语文写作的技巧相似,整体都是强化文章的逻辑结构,运用较为复杂的语法和词汇,来完成对于文章内容的增色。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三段论”入手,引导学生将自己要写的文章划分为三段,分别写作,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且运用一定的句子衔接起来,在段落内容阐述上,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连词,来起到衔接内容的作用。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要结合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别落实,并将其能力联系在一起,相互辅助相互提升来实现的,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从思维和实训的进步,从而从基础开始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兰.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3):72-74.
[2]陆志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15):44.
[3]钟艳梅.创设英语情境 激发写作热情[J].校园英语,2016(35):139.
[4]刘更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8(1):58-59.
[5]赵延林.浅析如何加强初中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6(3):162.
[6]黄挟治.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8(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