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低年级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郑鲸秀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学校喜捷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西师版教材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获得需要的知识。特别是现在改版的教材图文并茂,如果学生不会读图,不懂图意,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读图;能力;培养
西师版教材图文并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画来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过程,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解决问题,必须读懂图意才能完成,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通过实践总结得出:
一、在动手操作中读懂图意
学生动手操作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同时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图中画上下两排圆圈,共有12个,要求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学生可以动手圈一圈解决。
(1)竖着圈:表示6个2相加,加法算式:2+2+2+2+2+2=12;乘法算式:6×2=12,2×6=12
(2)横着圈:表示2个6相加,加法算式:6+6=12;乘法算式:6×2=12,2×6=12
二、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观察力是低段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图的随意性大,目的性强,往往只注意图画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把问题细化,层层推进,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清思路,从而正确的解决问题。如: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这样的图1画了魔方、芭芘娃娃、奖杯、跳绳、书、玩具手机,每件8元;图2画了玩具船、玩具飞机、玩具熊猫、地球仪、足球、牙膏,每件9元;
问题一:魔方、奖杯、跳绳、书,一共多少元?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每种商品的价钱,学生对每种商品的价格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让学生看问题一,分别要求计算哪些商品的总价,并在这些商品的下面标出单价,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是求5个8的和是多少,从而列出8×5=40来解决。
三、根据图意,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读懂图意,培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再现原型,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如二年级上册教材43页9题,在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说图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请3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小女孩,并模仿各个角色的声音说出题里的信息,学生兴趣浓,效果好。
四、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要求,其实数学学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在低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看图解决问题也不例外。教材中有很多图文结合的题,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用文字把图意表达出来,在把图意和图外的文字连起来叙述,学生通过口述更好的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上册43页12题。图:一张桌子周围有6把椅子。问:8张桌子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学生叙述:一张桌子配6把椅子,8张桌子可以配多少把椅子?
五、指导看线段图,注意知识的衔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大和计算的需要,实物图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须逐步介绍抽象性强,适应范围更广的线段图。教学时,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好过渡的时机,做好从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自然过渡和衔接,这样就会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看线段图列算式,学生要正确的列出算式解答,必须搞清楚每一段表示的长度,为了使学生不出错,要求学生每段图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每段都表起点,数每段是都吧起点读作0,从0,1,2,……这样数下去,学生就不会出错。
六、教给学生一些读图的技巧,使学生能更好的读懂图意
在看图提数学问题并解决这类题中,常常画有人物或动物,而画中人物或动物的身子往往是重叠被遮住,无法分辨数量的多少,启发学生想想,如果数人或动物的头,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头就有一个人或一只动物。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的数划船的小朋友有多少人就是这样解决的。
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读懂图意,建立概念
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如果纯粹有实物演示会受到局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学生能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分一分”这一小节中,通过学生在展示台上分一分、说一说,直观地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有6颗五角星,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从中找平均分的方法)
八、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画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常用的方法,把较复杂的问题通过线段图来呈现,清晰明了,学生易懂。求一倍数和几倍数的题,学生很难搞清楚用乘法还是除法计算,如果用线段图来呈现就容易解决了。
关键词:读图;能力;培养
西师版教材图文并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画来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过程,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解决问题,必须读懂图意才能完成,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通过实践总结得出:
一、在动手操作中读懂图意
学生动手操作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同时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图中画上下两排圆圈,共有12个,要求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学生可以动手圈一圈解决。
(1)竖着圈:表示6个2相加,加法算式:2+2+2+2+2+2=12;乘法算式:6×2=12,2×6=12
(2)横着圈:表示2个6相加,加法算式:6+6=12;乘法算式:6×2=12,2×6=12
二、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观察力是低段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图的随意性大,目的性强,往往只注意图画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把问题细化,层层推进,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清思路,从而正确的解决问题。如: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这样的图1画了魔方、芭芘娃娃、奖杯、跳绳、书、玩具手机,每件8元;图2画了玩具船、玩具飞机、玩具熊猫、地球仪、足球、牙膏,每件9元;
问题一:魔方、奖杯、跳绳、书,一共多少元?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每种商品的价钱,学生对每种商品的价格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让学生看问题一,分别要求计算哪些商品的总价,并在这些商品的下面标出单价,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是求5个8的和是多少,从而列出8×5=40来解决。
三、根据图意,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读懂图意,培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再现原型,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如二年级上册教材43页9题,在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说图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请3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小女孩,并模仿各个角色的声音说出题里的信息,学生兴趣浓,效果好。
四、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要求,其实数学学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在低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看图解决问题也不例外。教材中有很多图文结合的题,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用文字把图意表达出来,在把图意和图外的文字连起来叙述,学生通过口述更好的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上册43页12题。图:一张桌子周围有6把椅子。问:8张桌子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学生叙述:一张桌子配6把椅子,8张桌子可以配多少把椅子?
五、指导看线段图,注意知识的衔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大和计算的需要,实物图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须逐步介绍抽象性强,适应范围更广的线段图。教学时,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好过渡的时机,做好从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自然过渡和衔接,这样就会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看线段图列算式,学生要正确的列出算式解答,必须搞清楚每一段表示的长度,为了使学生不出错,要求学生每段图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每段都表起点,数每段是都吧起点读作0,从0,1,2,……这样数下去,学生就不会出错。
六、教给学生一些读图的技巧,使学生能更好的读懂图意
在看图提数学问题并解决这类题中,常常画有人物或动物,而画中人物或动物的身子往往是重叠被遮住,无法分辨数量的多少,启发学生想想,如果数人或动物的头,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头就有一个人或一只动物。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的数划船的小朋友有多少人就是这样解决的。
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读懂图意,建立概念
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如果纯粹有实物演示会受到局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学生能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分一分”这一小节中,通过学生在展示台上分一分、说一说,直观地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有6颗五角星,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从中找平均分的方法)
八、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画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常用的方法,把较复杂的问题通过线段图来呈现,清晰明了,学生易懂。求一倍数和几倍数的题,学生很难搞清楚用乘法还是除法计算,如果用线段图来呈现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