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大班美工区活动自主能力的培养

【作者】 卓 欣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工区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性发展的舞台。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存在不敢动手、单纯模仿、持久性差、缺乏交流等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针对性开展指导,促进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自主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美工区活动;指导策略
  “以学定教”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普遍的共识,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作为独立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自主性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美工区活动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因素制约了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亟需庖丁解牛,施以相应的策略,促进幼儿发挥潜能,探究发展。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重、兴趣浓、探索欲强,看到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迫切想去了解、想学。其实幼儿想学、愿意学是幼力,自主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幼儿带者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幼儿也就会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这种相互作用下的学习也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因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是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孩子更好的发展。
  1、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自由学习中,幼儿是主人,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并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学习。因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它应该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被幼儿接受地,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在那里,他们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平等、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体现,则有利干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比如:教师在辅导幼儿画画时,要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有人说过:童心是纯洁的,童眼是单纯的,童感是直接的,童画是朴素的。幼儿画画的思维活动属干初级的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画画并不在平画地“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儿童画,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自尊心。
  2、给幼儿创设一个新奇、生动、乐于学习的物质环境
  布鲁纲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刺激。”使用单一的工具材料,易使幼儿产生偏爱并使他们的创造活动趋向和单调,而各种新奇、独特的作画工具和方法,不仅能吸引幼儿,更能使幼儿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使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干是在实践中,我们时常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提供幼儿自由选择作画。
  二、大班美工区的有效指导策略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對幼儿的指导应该在最近发展区内。在教师有效指导方面,卢迎新认为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特征为:态度积极、时机恰当、方式适宜、促进发展、关注过程、彰显机智六个方面。区域活动的核心是幼儿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如何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且不干扰幼儿的学习呢?教师在活动区的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认为教师在美工区中的指导应为隐性指导,不过多的干预幼儿的活动,在幼儿需要教师时再进行帮助。教师对幼儿的有效指导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适时指导
  教师过早的指导会阻碍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淡化幼儿自主意识,加强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而太迟的指导则会消磨幼儿的耐心,影响幼儿的情绪,长此以往幼儿将丧失自我表现的信心,损耗对美工活动的内在动力,让幼儿失去对美工区活动的兴趣。
  2.注重观察
  观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重点环节,观察是教师对幼儿材料的选择使用、色彩搭配、作品框架结构,布局的了解与堂握。教师可以在美工区的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内容最终的呈现、内在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蹲下来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合理地给予指导、评价及反馈。
  3.合理评价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方式也有别干成人,幼儿独特的作品、想法往往蕴含着其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艺术作品时应给教师过早的指导会阻碍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淡化幼儿自主意识,加强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而太迟的指导则会消磨幼儿的耐心,影响幼儿的情绪,长此以往幼儿将丧失自我表现的信心,损耗对美工活动的内在动力,让幼儿失去对美工区活动的兴趣。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激发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欲望
  评价是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起点,作为自主性活动,幼儿既可参与到自己作品的评价中,谈内容与创意,说制作心得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对他人的作品可以自由表达是否喜欢,哪里受到吸引,或提出建设性意见。
  总之,美工区的活动是幼儿独立选择的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应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大胆想象与实践的空间,在活动中
  真正发挥自主性区域活动应有的“活力”,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我们的孩子才会未来的发展中学会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