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罗小菊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指南》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后续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是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开展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以形象深动语言教学活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如:小班幼儿在学扣扣子时,幼儿两手不协调,不是扣不进洞眼就是上下对不齐。为此,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扣扣子比赛,叠衣比赛。首先定出活动目标,掌握扣扣子、叠衣服的正确方法,然后做好活动准备,编故事或儿歌,准备好带扣子的衣服,最后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述故事或歌唱儿歌,边讲边示范,并实时提问题,引导幼儿比一比谁的衣服扣得又快又整齐。
二、通过欢乐的游戏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运用了欢乐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洗手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模仿动物游戏:“小狗汪汪叫手心擦肥皂泡,猴子很着急手背搓泡泡,孔雀开屏双手交叉搓指缝,鸽子飞得高大拇指洗得到,小鸡手心啄小米好像手指挠痒痒,大象鼻子卷树枝最后要帮手腕忙。”游戏中孩子们乐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这些动作加上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技巧,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他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穿衣: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咯!”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著、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技巧。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知识,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通过陪伴、支持、鼓励,逐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不该忽视,应支持、鼓励他们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明谁的小手最能干,激励幼儿的上进心,从而更努力去完成每项活动提升自理能力技巧。
四、尊重、信任幼儿,给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应再将幼儿看作无法自理的个体,而是应当对其独立行为及时鼓励,尊重其自我意识,家长与幼儿应给予幼儿更多信任,鼓励其动手实践,让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取放玩具等。如此一来便可锻炼幼儿独立自主能力,还能增强其成功体验,提升幼儿自信心。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幼儿都可以自主完成,让其自主动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能够起到锻炼作用的各类微小事物,支持和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将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中。
五、家园共育进一步强化幼儿自理能力
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端正家长教育理念,通过家园合作进一步强化幼儿自理能力。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合作。当今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辈溺爱无比,因此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不能只提升幼儿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观念,对祖辈也要适时引导,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进而强化幼儿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开展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以形象深动语言教学活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如:小班幼儿在学扣扣子时,幼儿两手不协调,不是扣不进洞眼就是上下对不齐。为此,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扣扣子比赛,叠衣比赛。首先定出活动目标,掌握扣扣子、叠衣服的正确方法,然后做好活动准备,编故事或儿歌,准备好带扣子的衣服,最后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述故事或歌唱儿歌,边讲边示范,并实时提问题,引导幼儿比一比谁的衣服扣得又快又整齐。
二、通过欢乐的游戏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运用了欢乐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洗手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模仿动物游戏:“小狗汪汪叫手心擦肥皂泡,猴子很着急手背搓泡泡,孔雀开屏双手交叉搓指缝,鸽子飞得高大拇指洗得到,小鸡手心啄小米好像手指挠痒痒,大象鼻子卷树枝最后要帮手腕忙。”游戏中孩子们乐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这些动作加上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技巧,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他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穿衣: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咯!”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著、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技巧。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知识,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通过陪伴、支持、鼓励,逐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意识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不该忽视,应支持、鼓励他们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明谁的小手最能干,激励幼儿的上进心,从而更努力去完成每项活动提升自理能力技巧。
四、尊重、信任幼儿,给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应再将幼儿看作无法自理的个体,而是应当对其独立行为及时鼓励,尊重其自我意识,家长与幼儿应给予幼儿更多信任,鼓励其动手实践,让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取放玩具等。如此一来便可锻炼幼儿独立自主能力,还能增强其成功体验,提升幼儿自信心。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幼儿都可以自主完成,让其自主动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能够起到锻炼作用的各类微小事物,支持和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将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中。
五、家园共育进一步强化幼儿自理能力
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端正家长教育理念,通过家园合作进一步强化幼儿自理能力。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合作。当今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辈溺爱无比,因此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不能只提升幼儿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观念,对祖辈也要适时引导,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进而强化幼儿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