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作者】 曾雪梅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幼儿时期又是幼儿们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师们要重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师们也应该更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基于此,本文讨论应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希望为广大幼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培养策略
幼儿的年纪较小,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也相对简单。在学前教育中,与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师,可以说幼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广大幼师就需要积极从幼儿的具体情况出发,整合幼儿园的资源,全面地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幼儿在优质的幼儿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展良好的家园合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开展高质量的家园合作。众所周知,幼儿除了在园中和幼师接触以外,在家庭中同样也会受到家长们的熏陶。同时有许多幼儿的信息也都掌握在家长们手中,这些情况也需要幼师们掌握。因此,幼师有必要加强和家长们的沟通,通过构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信息桥梁,共同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努力,这样也能够在长期过程中深入地影响幼儿。
幼师应该指导家长们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更好的影响幼儿。首先幼师应该扭转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心态,然后指导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引导幼儿。比如在家庭中,当幼儿随意丢弃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们可以让幼儿们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帮助幼儿完成自立的好习惯。再比如家长们也可以以身作则,在吃饭时做到“吃多少盛多少”,并鼓励幼儿们同样这样做,让勤俭节约的观念刻在幼儿们的脑海中。当然,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家长和幼师们彼此在长期的家园合作中共同合作,齐心协力。这样的家园合作也能帮助幼师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这样也有利于幼师后续在园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幼师在对幼儿们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也应该从幼儿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工作首先就需要幼师们保持更充足的耐心,在日常工作中更投入地观察幼儿,通过对幼儿的情况进行深度掌握,从而采取更适合幼儿个体情况的策略,这样也更有利于幼儿们的健康成长。
幼师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更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比如有的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幼师就需要用更高的耐心开展工作。比如采取更温柔的态度,用鼓励式教育来帮助幼儿们完成静坐、久坐的好习惯。再比如有的幼儿独立习惯已经比较好,但是卫生习惯可能有所欠缺,幼师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就不能在所有幼儿面前对其进行教育,而应该私下开展个体指导,提升幼儿的卫生能力。再比如有的幼儿一切习惯都比较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其他幼儿交流,那么幼师同样要对这些幼儿进行指导,帮助这些幼儿积极和其他幼儿交朋友。总之,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绝对主体,帮助幼儿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引导幼儿。
三、借助游戏活动
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因此幼师们不能用小学的教育方法,那么为了吸引广大幼儿们积极接受幼师的引导,幼师们就需要采取幼儿们更喜欢的方式。对于广大幼儿来说,游戏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因此幼师完全可以在培养策略中,积极借助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们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接受引导。对于幼儿们来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们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对幼儿进行的引导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幼师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鼓励一部分幼儿扮演成为“警察”,另一部分幼儿扮演成“车辆”和“路人”。在幼儿园中开展“交通游戏”,通过游戏将交通规则宣传给幼儿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路习惯。再比如幼师们可以积极借助“匹诺曹”的故事,鼓励幼儿们对这一故事进行表演游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讲给幼儿们故事的主旨,帮助幼儿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总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幼儿们的主动参与,幼师们可以积极借助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养成好习惯。当然这也要求幼师们积极创新游戏形式,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四、重视发挥模范的作用
最后,幼师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也应该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通常都有着较强烈的模仿行为,这就意味着模范会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师们要重视在园中树立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在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幼儿们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幼师应该重视自身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幼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当幼师自身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幼儿们也会积极模仿,从而取得不错的效果。再比如幼师可以将一些行为习惯较好的幼儿树立为模范。比如在园中开展“卫生之星”评选活动,对卫生习惯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从而鼓励其他幼儿更重视自己的卫生习惯。这样的模范选取就更能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模范本身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这样的模范选取要从行为习惯出发,这样对幼儿的影响才能到位。总之幼师要重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氛围来带动幼儿,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师自身也要积极加强自我学习,同时和家长们保持密切的沟通,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英. 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 科普童话,2023(13):47-49.
[2]丹卓嘎.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 电脑校园,2020(7):248-249.
[3]陈秀玲. 浅谈做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 新课程·上旬,2015(11):14-15.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培养策略
幼儿的年纪较小,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也相对简单。在学前教育中,与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师,可以说幼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广大幼师就需要积极从幼儿的具体情况出发,整合幼儿园的资源,全面地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幼儿在优质的幼儿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展良好的家园合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开展高质量的家园合作。众所周知,幼儿除了在园中和幼师接触以外,在家庭中同样也会受到家长们的熏陶。同时有许多幼儿的信息也都掌握在家长们手中,这些情况也需要幼师们掌握。因此,幼师有必要加强和家长们的沟通,通过构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信息桥梁,共同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努力,这样也能够在长期过程中深入地影响幼儿。
幼师应该指导家长们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更好的影响幼儿。首先幼师应该扭转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心态,然后指导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引导幼儿。比如在家庭中,当幼儿随意丢弃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们可以让幼儿们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帮助幼儿完成自立的好习惯。再比如家长们也可以以身作则,在吃饭时做到“吃多少盛多少”,并鼓励幼儿们同样这样做,让勤俭节约的观念刻在幼儿们的脑海中。当然,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家长和幼师们彼此在长期的家园合作中共同合作,齐心协力。这样的家园合作也能帮助幼师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这样也有利于幼师后续在园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幼师在对幼儿们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也应该从幼儿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工作首先就需要幼师们保持更充足的耐心,在日常工作中更投入地观察幼儿,通过对幼儿的情况进行深度掌握,从而采取更适合幼儿个体情况的策略,这样也更有利于幼儿们的健康成长。
幼师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更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比如有的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幼师就需要用更高的耐心开展工作。比如采取更温柔的态度,用鼓励式教育来帮助幼儿们完成静坐、久坐的好习惯。再比如有的幼儿独立习惯已经比较好,但是卫生习惯可能有所欠缺,幼师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就不能在所有幼儿面前对其进行教育,而应该私下开展个体指导,提升幼儿的卫生能力。再比如有的幼儿一切习惯都比较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其他幼儿交流,那么幼师同样要对这些幼儿进行指导,帮助这些幼儿积极和其他幼儿交朋友。总之,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绝对主体,帮助幼儿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引导幼儿。
三、借助游戏活动
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因此幼师们不能用小学的教育方法,那么为了吸引广大幼儿们积极接受幼师的引导,幼师们就需要采取幼儿们更喜欢的方式。对于广大幼儿来说,游戏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因此幼师完全可以在培养策略中,积极借助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们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接受引导。对于幼儿们来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们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对幼儿进行的引导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幼师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鼓励一部分幼儿扮演成为“警察”,另一部分幼儿扮演成“车辆”和“路人”。在幼儿园中开展“交通游戏”,通过游戏将交通规则宣传给幼儿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路习惯。再比如幼师们可以积极借助“匹诺曹”的故事,鼓励幼儿们对这一故事进行表演游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讲给幼儿们故事的主旨,帮助幼儿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总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幼儿们的主动参与,幼师们可以积极借助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养成好习惯。当然这也要求幼师们积极创新游戏形式,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四、重视发挥模范的作用
最后,幼师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也应该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通常都有着较强烈的模仿行为,这就意味着模范会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师们要重视在园中树立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在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幼儿们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幼师应该重视自身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幼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当幼师自身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幼儿们也会积极模仿,从而取得不错的效果。再比如幼师可以将一些行为习惯较好的幼儿树立为模范。比如在园中开展“卫生之星”评选活动,对卫生习惯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从而鼓励其他幼儿更重视自己的卫生习惯。这样的模范选取就更能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模范本身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这样的模范选取要从行为习惯出发,这样对幼儿的影响才能到位。总之幼师要重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氛围来带动幼儿,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师自身也要积极加强自我学习,同时和家长们保持密切的沟通,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英. 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 科普童话,2023(13):47-49.
[2]丹卓嘎.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 电脑校园,2020(7):248-249.
[3]陈秀玲. 浅谈做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 新课程·上旬,2015(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