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导入
【作者】 汪玲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步骤,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引人入胜,从而点燃这根导火线呢?
一、故事导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故事导入是吸引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有好多好多的玩具,一天晚上小主人睡着了,这时玩具箱里响起轻轻的军号声,玩具兵精神抖擞地从里走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引进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音乐,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二、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它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陌生音乐的距离,从而引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如歌曲《小青蛙找家》,我出示一则谜语:大眼睛,白肚皮,身体间绿衣裳。学生听了,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小青蛙,我立刻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随后我请同学们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学一学怎样走路,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歌曲的学习铺下了坚固的基石。
三、游戏导入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游戏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好形式。
音乐游戏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如歌曲《火车开啦》,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采用形式新颖的游戏导入进行教学。在学生进教室前,组织学生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做司机,学生做乘客,在音乐的伴奏下,到祖国各地去游玩。这时,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情绪高涨,仿佛看到了祖国美丽的山河,当老师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送到了目的地时,唤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景导入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易受到外界环境地诱发和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画、道具等元素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有效烘托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让他们在兴趣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如歌曲《嘀哩嘀哩》在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画面,配画外音:“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冰雪融化了,山青了,水绿了,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杨柳吐出了新芽,桃花开了,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儿,春姑娘把鲜花洒向了大地……”启发学生:你们找到春天了吗?谁能说出春天到底美在哪里?学生描述对春天的感受,教师做讲评。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紧接着用:“报春鸟”在森林中自由欢快的鸣叫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五、示范导入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和演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对于欣赏课尤其是欣赏只有旋律的歌曲,大部分学生是提不起多大兴趣。如欣赏《赛马》,老师用二胡演奏该曲来导入。不仅吸引住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可不铭心的印象,更能激起学生想继续欣赏下去的愿望。
六、疑问式导入
“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音乐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学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有疑而思,进而有思而学,最终将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如教学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启发的语言设疑提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或木偶走路的姿态?老师播放《木偶的步态舞音乐》,身穿着鲜艳服装的小木偶随着音乐舞蹈,学生被他们滑稽的动作和表情吸引着,纷纷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课堂上。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姊妹艺术导入
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态,它与艺术门类的其他成员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一)美术作品导入
从美术导入音乐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视觉理解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小溪流水响叮咚》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正在不停地向大海流去。问:从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对小溪和自然的感想)这种导入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
(二)舞蹈导入
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自然进行肢体表演,用形象感染学生的重要表现方式。如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老师穿着漂亮的傣族服装,随着优美的旋律偏偏起舞,柔美的动作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随着旋律一起伸展着肢体模仿孔雀的动作,感受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从而导入音乐主题。
导入,是一扇美丽的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有创意,更灵活的导入来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
一、故事导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故事导入是吸引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有好多好多的玩具,一天晚上小主人睡着了,这时玩具箱里响起轻轻的军号声,玩具兵精神抖擞地从里走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引进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音乐,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二、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它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陌生音乐的距离,从而引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如歌曲《小青蛙找家》,我出示一则谜语:大眼睛,白肚皮,身体间绿衣裳。学生听了,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小青蛙,我立刻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随后我请同学们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学一学怎样走路,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歌曲的学习铺下了坚固的基石。
三、游戏导入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游戏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好形式。
音乐游戏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如歌曲《火车开啦》,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采用形式新颖的游戏导入进行教学。在学生进教室前,组织学生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做司机,学生做乘客,在音乐的伴奏下,到祖国各地去游玩。这时,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情绪高涨,仿佛看到了祖国美丽的山河,当老师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送到了目的地时,唤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景导入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易受到外界环境地诱发和引导,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画、道具等元素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有效烘托学习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让他们在兴趣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如歌曲《嘀哩嘀哩》在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画面,配画外音:“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冰雪融化了,山青了,水绿了,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杨柳吐出了新芽,桃花开了,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儿,春姑娘把鲜花洒向了大地……”启发学生:你们找到春天了吗?谁能说出春天到底美在哪里?学生描述对春天的感受,教师做讲评。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紧接着用:“报春鸟”在森林中自由欢快的鸣叫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五、示范导入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和演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对于欣赏课尤其是欣赏只有旋律的歌曲,大部分学生是提不起多大兴趣。如欣赏《赛马》,老师用二胡演奏该曲来导入。不仅吸引住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可不铭心的印象,更能激起学生想继续欣赏下去的愿望。
六、疑问式导入
“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音乐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学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有疑而思,进而有思而学,最终将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如教学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启发的语言设疑提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或木偶走路的姿态?老师播放《木偶的步态舞音乐》,身穿着鲜艳服装的小木偶随着音乐舞蹈,学生被他们滑稽的动作和表情吸引着,纷纷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课堂上。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姊妹艺术导入
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态,它与艺术门类的其他成员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一)美术作品导入
从美术导入音乐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视觉理解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小溪流水响叮咚》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正在不停地向大海流去。问:从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对小溪和自然的感想)这种导入既引发学生的兴趣又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
(二)舞蹈导入
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自然进行肢体表演,用形象感染学生的重要表现方式。如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老师穿着漂亮的傣族服装,随着优美的旋律偏偏起舞,柔美的动作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随着旋律一起伸展着肢体模仿孔雀的动作,感受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从而导入音乐主题。
导入,是一扇美丽的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有创意,更灵活的导入来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